| 《菜根譚》是一部關(guān)于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人生感悟的語錄集,書中匯聚了“儒釋道”三教真理的結(jié)晶,實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xùn)?!恫烁T》與《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并稱處世三大奇書,所以非常值得我們當(dāng)代人去仔細(xì)品讀。 《菜根譚》云:“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币馑季褪钦f: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做絕情絕義的事,不過分浪費物力,一個人,假如能夠做到了這三點,就可以在天地之間樹立善良的心性,為萬民創(chuàng)造出生生不息的命脈,繼而造福子孫后代。 我們?nèi)裟軌驅(qū)W習(xí)老祖宗的智慧,人生秉持以上“三不”原則,自然會福報多多。一個人,做到了以上三點,好福氣也會不請自來。為什么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細(xì)看一下! 1、不昧己心, 釋義:不去昧著自己的良心去做事情。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別人可能會欺騙你,你自己有時候也會自欺欺人,但是你的良心永遠(yuǎn)不會欺騙你,而且不管是非好壞,它永遠(yuǎn)都有一桿秤!特別是當(dāng)你獨處的時候,你更能夠和自己良心對話:若昧著良心做事,就會心里不安;若不昧己心,則胸懷坦蕩,心安理得。 曾國藩臨終前留個兒子們四條遺訓(xùn),第一條便是——“一曰慎獨而心安”,即平時不昧著自己的良心去做事情,所以慎獨的時候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zhì)問,心里也會常常感覺快樂、滿足、寬慰、平安。 曾國藩甚至說“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即:慎獨(不昧己心),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以及尋找快樂的第一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chǔ)。所以說,一個人,做到了不昧己心,內(nèi)心安寧,問心無愧,好福氣也會不請自來。 2、不盡人情, 釋義:不做絕情絕義的事情, 做人和做事都要把握一個度,凡事要多留有余地:事不能做盡、勢不能用盡、福不能享盡、話不能說盡。處世不宜過淡也不可過濃,事莫做絕,話莫說絕:飯吃七分飽,話說七分好;逢人讓三分,煩惱自然少;逢人只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為人處世最忌諱絕情絕義,不給自己留退路,也不給他人留半點面子。今天你做了絕情絕義的事情,明天他人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勸誡家人說:“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yù)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p> 做人做事,要懂得剛?cè)峄ビ?,不可偏廢,因為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所以說,我們?nèi)裟軐W(xué)習(xí)領(lǐng)悟老祖宗的智慧——不盡人情,不做絕情絕義的事情,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既是為自己日后多積累福報,也可以造福子孫后代。 3、不竭物力, 釋義:不要過分地浪費財力和物力。 《朱子家訓(xùn)》云:“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餐桌上的食物來之不易,勞動人民的辛苦更值得尊敬,做人應(yīng)該懷一顆敬畏心和感恩心。人生在世,我們不僅要尊敬父母、老師等人際關(guān)系,還要懂得敬畏大自然,并感謝大自然賜予我們食物,切不可浪費揮霍財力和物力,要不然就會慢慢喪失天道和人道,繼而遭受上天的報應(yīng)。 《資治通鑒·周紀(jì)·周紀(jì)一》中有句名言:“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意思就是說:賢德的人能夠謹(jǐn)慎地處理小事,所以不會招致大禍。一個人若能處理好生活中的小事情,比如說不要肆意地浪費財力和物力,心懷敬畏,敬待外物,外物也會反過來善待他,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竭物力便是順應(yīng)“天道”和“人道”,一則可以招來更多福報,二則可以凝聚更多民心。所以說,一個人,做到了不竭物力,好福氣會不請自來。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如果誰能夠經(jīng)常把這三件事情作為一種自己做人的品格和心性,就會?;垭p修,造福蕓蕓眾生,讓自己能夠擁有福與慧的命脈,繼而為子孫后代創(chuàng)造出永恒的幸福。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播國學(xué)智慧。每天學(xué)習(xí)一點,每天進(jìn)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認(rèn)為老祖宗的話對嗎?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fā)表您的看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