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貞元九年(公元793年),年僅十五歲的元稹,明經及第;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歲的元稹再次參加吏部考試,次年春,中書判拔萃科第四等,被授為秘書省校書郎。從此,一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開始在大唐嶄露頭角。 有才華,有地位,這也就決定了,元稹的擇偶標準,必須是一位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不久之后,元稹娶了檢校都官郎中、嶺南節(jié)度行軍司馬韋夏卿的女兒韋叢為妻。雖然這樁婚姻,頗有點政治聯姻的味道,但元稹與韋叢的感情非常好。(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元稹和韋叢結婚時,還尚未做官,因為韋夏卿看中元稹的才華橫溢,認為他前途不可限量,才將女兒嫁給了他。) 然而,不幸的是,婚后七年,韋叢就不幸亡故。為了悼念妻子,元稹寫下了很多悼亡詩,其中最著名的有四首。 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事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四首詩,都堪稱千古佳作,字字句句都道盡了元稹對妻子韋叢的一片思念之情。他和韋叢剛結婚時,因為初入宦海,尚無錢財,生活過得比較貧困。元稹的詩句中,處處都是對妻子與自己曾經經歷的困苦生活的愧疚和歉意。他懷念這位因為自己要喝酒,就把金釵拔下來換錢的妻子,懷念他們“野蔬充膳甘長藿”的艱難日子,他思念亡妻,夜夜難眠,期望能略表對妻子的深情——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更是成了無人不知的千古名句,成為后世人追憶戀人時最常用的詩句。 貌似,元稹是一位難得的有情郎。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紅樓夢》中一幅唯美的“寶黛共讀《西廂》”,讓這對青梅竹馬的小戀人,真正開啟了愛情之旅。而《西廂記》的故事,取材于元稹的《鶯鶯傳》,鶯鶯是元稹未做官時的初戀,中了科舉之后,為了攀附高門,元稹毫不猶豫地舍棄了這段戀情。 后來,元稹在出巡蜀地的時候,又與著名大才女薛濤,有了一段哀怨纏綿的愛情。為了給元稹寫出最美麗的情書,薛濤還專門發(fā)明了“薛濤箋”。最后,因為薛濤的風塵女子的身份,元稹又舍棄了這段戀情,使得薛濤從此出家修道。 不久之后,元稹又結識了另一位才女劉采春。劉采春雖然也是一個歌女,但與薛濤不同,劉采春是有丈夫的。然而,元稹的一首《贈劉采春》,徹底擾亂了劉采春的心曲。劉采春不惜背棄丈夫,也要和元稹在一起??上?,最后元稹又一次辜負了這個女子,劉采春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她最后究竟怎么樣了,史書中再也沒有任何記載。 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名女子,元稹始亂終棄了其中三位。這三位女子,有他與韋叢婚前的鶯鶯,也有與韋叢婚后,對韋叢情深一片時的薛濤,也有之后的劉采春。 曾經寫下了四首最深情的千古佳作的元稹,究竟是一個薄情之人,還是一個深情之人?或許,這就是人性中最復雜的一面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