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味讀下去”等于沒有讀過最近我在收拾書架,老公來幫忙。 老公指著一堆書問我:“這些你都看過了?” 我點點頭:“嗯!當(dāng)然,你老婆很厲害的。” 老公隨手拿起一本:“這本好看嗎?講什么的?” “啊,這本很好看,愛情故事,男主愛女主,女主愛男二。最終男主感動女主,他們在一起了。” 老公扁扁嘴,“哪段最精彩?” “呃……”腦袋兩滴汗,我不記得了 “這本呢?這本書講什么的?” “作者的自身經(jīng)歷和對生活的感悟?!?/p> “有哪些感悟?” “呃……”我只看見頭頂兩只烏鴉飛過,我不記得了。 我突然意識到,雖然我讀了那么多書,但是真正留在腦海里的信息卻是很少,也許只吸收了1%。如果你也和我有一樣的困惑,那就要注意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本書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以“筆記本作家”聞名,他獨創(chuàng)了信息整理術(shù)和智慧創(chuàng)造法,風(fēng)靡商務(wù)圈,累積銷售超50萬冊。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在書里說,如果只是用眼睛看過,而不是記在腦子里,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 “一味讀下去”等于沒有讀過。 那么我們該怎么樣做,才能把書記在腦子里呢?即使不是100%,也起碼30%吧!作者奧野宣之提出了用讀書筆記的方法。一套從選書→買書→讀書→記錄→活用的方法,可以有效閱讀一本書?,F(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起走進(jìn)《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吧! 02.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相信現(xiàn)在選書,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大難題,走進(jìn)書店或者淘寶,店鋪里的書琳瑯滿目,每本書的腰封都把自己的書說的天花亂墜,逼得人分分鐘患上選擇困難癥。 作者提出用隨想筆記記錄平時的感悟。作者指出跟書有關(guān)系的信息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景里。 觸景生情的時候想:“有沒有這種題材的書呢?”然后就去尋找相關(guān)書籍??梢酝ㄟ^廣告,書評報道,書里的推薦或者朋友的推薦得知的書名都可以記在筆記本里。 這點我有自己的想法,以現(xiàn)在智能化的時代,我認(rèn)為隨想筆記可以記在手機里,有靈感了,隨時記錄,這樣更方便。載體不一樣,方法其實是一樣的。 此外,現(xiàn)在我獲取書籍信息的途徑也早和作者那個年代不一樣了,我主要有以下幾種來源: 1.公眾號,比如書單來了,這是一個不錯的公眾號,經(jīng)常推理一些比較好的書籍。 2.豆瓣,豆瓣上經(jīng)常有熱門榜單,高分圖書,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3.書里的推薦,我們在看書的過程中,經(jīng)常作者也會推薦一些他們認(rèn)為不錯的書籍 4.書評,簡書上或者一些公眾號的文章,經(jīng)常會有一些書評,這些書評也是我選擇書籍的來源。 雖然作者獲取的途徑與我們不一致,但基本方法是一樣,記錄靈感,尋找相關(guān)書籍。有了目標(biāo),我們的書籍采購才會更順利,不至于被書店的介紹迷亂了眼。 03.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通過上面的選書,我們手里基本就有一份購書清單了。作者提出帶著購書清單去書店購買,一來不會被目不暇接的書名,廣告詞和包裝吸引,二來可以在書店可以看一看,并且和這本書同類的書比較,看看這本書是不是自己真的想要。 時代在進(jìn)步,對于這一點,我也有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F(xiàn)在書店越來越少,基本傾向于網(wǎng)上購書,但是網(wǎng)上購書確實有弊端,你只看到封面和介紹,無法確定這本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書籍。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你覺得書很有可能有意思,但買了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對于這點我是這么做的。 1.尋找書評 上面提到我們已經(jīng)列出一份購書清單了,有這份購書清單,我會去尋找相應(yīng)的書評,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這么發(fā)達(dá),相信我,你一定可以找到的。推薦豆瓣。 2.電子書 確定是不錯的書籍后,我會去尋找這本書的電子書,現(xiàn)在讀書的軟件很多,微信讀書,京東讀書,連愛奇藝都有讀書。 不過我最推薦的是微信讀書,上面本身就有很多免費的書籍閱讀,每周只要讀書都可以兌換書幣,書幣可以用來買書,現(xiàn)在還推出無限卡,基本分享或者組隊抽獎都可以免費讀書幾天,反正我為微信讀書上讀了不少好書,卻沒花過一分錢。 跑題了,接著說。我一般會在微信讀書上先大致通讀一遍,或者讀一讀前面開頭(如果沒有書幣也沒有無限卡的話,還是可以讀前幾章的。),基本可以確定這本書你要不要買了。 3.網(wǎng)絡(luò)購書 那最后一步就是網(wǎng)絡(luò)購書啦。有了前面的確認(rèn),網(wǎng)絡(luò)購書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呢?網(wǎng)絡(luò)購書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買正版的,收藏盜版書籍,那還不如就微信讀書上讀讀算了呢,你說呢?推薦當(dāng)當(dāng)網(wǎng),京東吧,京東物流比較快,你知道的。 04.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我以為這部分是本書的精華內(nèi)容。作者提出記錄讀書筆記。聽起來方法很老套,小時候我們語文老師都跟我們說過,讀完書要寫讀后感或者讀書筆記,其實這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1.堅持下去很重要 聽說要寫讀書筆記,你可能會冒出這樣的疑問: 「我以前也寫過,但是太麻煩了,堅持不下來?!?/p> 「這也太費事了吧?」 「做這種事有意義嗎?」 也許說到讀書筆記,你會想到那種為寫論文做準(zhǔn)備的研究筆記,整個本子上擠滿了字,光是看著都讓人打瞌睡。但其實讀書筆記并不只有這一種,還有比較平易近人的類型,比如: 2013年8月5日,我讀了《○○○○》。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 這就是作者提出的“一句話讀書筆記”,作者指出雖然這句話沒有給我們什么信息,但這句話讓這次讀書成了一次看得見的體驗。堅持寫讀書筆記本身比較重要,至于內(nèi)容是其次。 我以為,一旦你確定要寫讀書筆記了,你就不會只寫這一句話。拿起筆,打開筆記本,寫下這句話后,你自然而然就會愿意再多寫幾句自己的心得體會,感悟想法,總之,先行動起來,堅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堅持下去,讀書筆記才能發(fā)揮作用。 2.“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這是作者提出來的一種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寫讀書筆記之前,要注意以下三項信息: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書名 ·作者名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主要是方法如下: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nèi)容(摘抄)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當(dāng)讀書的時候,想著哪些東西是我可以摘抄到我的讀書筆記上去的時候,你的讀書方法就改變了。 第一步摘抄,讀到你認(rèn)為可以摘抄的地方,你自然會多讀幾遍,然后拿筆做記號,這些都會加深你對要摘抄內(nèi)容的記憶和理解,而不是一遍就過。最后摘抄到筆記本上的時候,又是一遍記憶和理解。這些內(nèi)容就會在你的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至少讀完這本書,你不會覺得好像什么都學(xué)到了。 第二步評論,一般你覺得要摘抄的地方,你肯定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把它寫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的第二步。很簡單吧。評論寫什么都可以,這是你自己的讀書筆記,只給自己看,不用擔(dān)心別人笑話你。 這樣你的讀書筆記就完成了。哦,作者提醒你,留一些空白,也許以后有不同的體會,可以補充上去。 其實當(dāng)你決定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去買書、讀書的時候,對讀書的認(rèn)識也會發(fā)生巨大的轉(zhuǎn)變。 人們經(jīng)常說“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nèi)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把記讀書筆記作為目標(biāo)去讀書,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樣的。當(dāng)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zhì)量也會有所提升。 讀書的目的從“讀完就好”變成了“寫讀書筆記”,讀書的重心也自然發(fā)生了變化:不再是“因為讀了書而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 我讀完這本書后就用書中的方法做了讀書筆記。我不得不說,讀書半小時,做筆記一小時,但我對書的理解和記憶卻加深了不少,所以我現(xiàn)在在這里寫分享心得??! 04.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首先,作者指出讀書筆記要經(jīng)常重讀,這樣可以加深思考,每個人都是在進(jìn)步的,也許過一段時間,你的想法會不一樣,對書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我們不是經(jīng)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嗎? 我本人的一個小小的建議,讀書筆記盡量做漂亮點,人對美的事物都是欣賞的,好的讀書筆記,你才愿意多翻翻。 其次,積極做輸出。輸出可以促進(jìn)思想內(nèi)化。一本書,你可以介紹給別人聽,你可以寫讀后感或者書評,那你才算完完全全吸收了這本書。所以這就是我現(xiàn)在在做的事情,希望我的輸出會對你有幫助,其實也是在幫助我自己。 最后一句有關(guān)讀書筆記的提醒:這不是語文考試,沒有必要去拼命思考“筆者想要傳達(dá)什么”,只關(guān)注自己想關(guān)注的內(nèi)容就好了。這是書里我最喜歡的話。 讀書,是與智者的對話。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行動。腹有詩書氣自華,愿你的人生旅途一直有書的陪伴。愿我的分享,你會喜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