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教師︱孫少輝(洛陽市第四十九中學副校長) ★★★ 愛彈幕 手機同屏 文字掃描 導學號 您, 用一部手機, 讓枯燥抽象的數學課堂, 變得 如此便利, 又如此有趣! 樂學堂, 菁優(yōu)網, 數據傳輸, 微課錄播, 您, 讓曾經高大上的信息技術, 變得 如此可及, 又如此接地! 孫大圣, 您以, 淵博的知識, 精湛的技藝, 耐心的態(tài)度, 帶領我們經歷了 一場身心靈的洗禮! 那一個個跟斗云, 帶領我們翻越的, 何止十萬八千里! 這是洛陽市實驗小學的王亞俊老師在聽完孫少輝講座之后,隨手寫出的一首感悟詩。是的,當我們還在爭議手機能不能進教室的時候,孫少輝已經用一部手機“旋”起如此大的的教學熱潮。 我們早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環(huán)顧四周,人人、處處、時時都在使用手機。孫少輝對移動互聯環(huán)境下教師信息素養(yǎng)下的定義: 在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使用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獲取資源、使用資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自我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更好達到“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效果,近年來他潛心研究,怎么 “玩轉”智能手機,服務教學。 說到這些,他真的有太多的話要講: “我的意識中,智能手機幾乎是無所不能。今天,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網絡終端,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span> 手機中QQ的妙用 初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幾乎人人都在使用QQ,比微信的使用率還要高。QQ在教學中能怎么巧用呢? 直播實驗,用手機連接大屏 作為物理老師,很多老師都有一個同感,實驗儀器搬進教室,擺放在水平的臺面,但老師演示時,只有前排幾個學生看得清楚,后排學生即使踮腳站立也無法看清實驗細節(jié)。 怎么辦? 很簡單,用QQ視頻通話功能,就能實現實驗過程的直播。 △ 洛陽市第四十九中學康鵬輝老師教學片段 提前申請兩個QQ號,并互相添加為好友,在電腦端登錄QQ1,在手機端登錄QQ2。 在電腦端,用QQ1向QQ2發(fā)起視頻通話請求。 手機端接到通話請求之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用手指“向右滑動來接聽”,此時,手機畫面如圖所示。 △ 手機界面 因為QQ默認情況下調用的是手機的前置攝像頭,而前置攝像頭分辨率通常低于后置攝像頭,為保證視頻傳輸的質量,最用手指點擊右上角的照相機按鈕,將通話攝像頭轉換為后置攝像頭,此時,我們手機屏幕上會呈現出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面,而在電腦端會出現這樣的通話窗口。 △ 電腦界面 將該窗口最大化以后,為避免麥克風和揚聲器工作雜音的干擾,可用鼠標單擊窗口左下角的兩個按鈕,將其設置為靜音狀態(tài),為了確保手機端畫面?zhèn)鬏數姆€(wěn)定性,可以利用某寶的懶人支架來固定手機。 此時的智能手機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一部高清晰度的無線攝像頭,老師在實驗臺前的操作過程以及實驗結果會通過智能手機的攝像頭,適時傳輸到與電腦相連的大屏幕上面,一切都在“眾目暌暌”之下進行,體現出無可爭議的真實性。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者登錄網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2MTI1ODI5Ng,可以打開網絡視頻,觀看本文所附的教學實錄片段 QQ 的數據傳輸功能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用手機把學生具有代表性的作業(yè)拍下來,利用 QQ 的數據傳輸功能發(fā)送到教學用電腦上通過大屏幕呈現出來,這些剛剛捕捉到的鮮活、生動的生成性資源,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文字高速輸入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我們經常需要完成文字的輸入. 如果在智能手機上安裝“訊飛輸入法”,運行QQ,點開“我的電腦”以后,利用訊飛輸入法的語音識別功能把我們的聲音轉換成文字,把這些文本信息發(fā)送出去后,在電腦上登陸這個QQ,就會自動彈出一個對話框,在對話框里找到發(fā)送的文本信息之后,復制一下就可以使用了。 訊飛輸入法還具有“文字掃描”功能,可以輕松的把紙質文檔上的內容迅速、準確地識別出來,實現文字的高速輸入。 像這樣,以QQ為跳板,發(fā)揮訊飛輸入法的優(yōu)勢,我們就能夠解放雙手,用嘴巴輕松、高效地完成文本輸入,提高工作效率。 注:現在語音識別和文字掃描已經成為訊飛、搜狗等APP的標配。 二維碼,音視頻直接送到學生面前 生活中,好像在付款和商品介紹時,見到的二維碼比較多,在教學中使用的老師并不多。 其實二維碼是向學生傳遞學習資源的便捷橋梁,尤其音頻、視頻等資源。 下面就以孫老師《愛蓮說》一課的設計為例,看看二維碼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 課前學習資料獲?。?/strong> 老師們通過優(yōu)酷、今日頭條等平臺搜索與《愛蓮說》一課相關的網絡視頻資源,有名家朗誦,有微課講解。 這些網絡資源被下載后,利用貍窩全能視頻轉換器等工具進行處理后,上傳到優(yōu)酷或騰訊視頻等網絡空間,再將視頻的播放網址轉化為二維碼。 △轉為二維碼 插入由編者導讀、作者介紹、奇聞逸事、遷移拓展等板塊共同構成的自學教材中,學生在課下即可依托內容豐富的自學教材,借助智能手機進行靈活的自主學習。
△詳情請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可查看校本教材《愛蓮說》 調查監(jiān)測 利用問卷星設計出《〈愛蓮說〉課前自學情況調查與檢測問卷》(網址:https:// www.wjx.cn/jq/27238196.aspx),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摸底,還能通過下面的自學檢測題,對學生自學的效果進行檢測。 △掃描二維碼可查看《愛蓮說》課前檢測題 “好彈幕”:發(fā)彈幕討論 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老師只需在電腦上運行“好彈幕”, 在屏幕的右上角就會呈現出一個二維碼,學生只需使用微信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按照頁面的提示關注好彈幕,學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編輯好信息后單擊右下角的“發(fā)送”項,發(fā)出的信息就會呈現在屏幕上(如圖)。 △這是一款功能強大、操作便捷的免費微信大屏互動軟件,學習者可以在投影設備正常播放PPT 課件的同時使用微信發(fā)送彈幕實現課堂互動。 課后測試 課題組的老師們在測試前將試題答案轉為二維碼,并印制在試卷上,學生在專門的答題卡上答題,考試結束以后,試卷由本人保留,學生只需用手機掃描試卷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對照答案及時估測自己的考試成績。 △小測驗 微課+傳統試卷 這是另一個“玩”法,教師命題以后,使用錄屏工具配合PPT 錄制試題講解微課(簡單題目利用手機自帶的錄音機、喜馬拉雅APP 等工具錄制講解聲音),將微課上傳到網絡空間以后,把視頻播放網址轉為二維碼插入試卷中對應題目的右側,這種帶有二維碼的試卷被稱為“碼卷”。 學生在考試結束以后,就可以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隨時觀看老師對題目的講評,這種做法使單元測驗之后的反饋變得更加及時、有效。 還有“神器”,推薦給你 技術推動課堂變革。傳統課堂中以普通話、粉筆字和簡筆畫為代表的老三篇正在被以APP、二維碼和微課為代表的新三篇所取代。 1 遙控PPT,手機就是電子教鞭 “101教育PPT” 101教育PPT(網址:http://8./595/)是華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一款備授課一體化教學軟件,在沿襲Office PPT 界面與風格,不改變教師原有基于PPT備授課的習慣的同時,為教師免費提供教學所需的海量優(yōu)質資源和互動工具、學科工具等多元化功能。 通過101教育PPT的手機端APP,還能夠遠距離操控課件的運行,實現遠程互動式的信息化教學。 智能手機連接電腦后就變成了電子教鞭,可以遠程控制電腦上PPT 的播放,教師還可以在學生練習的過程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業(yè),利用手機拍攝這些作業(yè)后,利用“圖片快傳”功能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以此為范例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利用“投屏”功能能夠把手機屏幕投射到大屏幕,與手機端各類APP配合,能夠演繹出多彩的課堂。 2 投屏APP 手機輔助實驗教學 △孫少輝在中英教育論壇上的說課視頻,智能手機的使用貫穿始終 利用希沃授課助手、鴻合多屏互動 等工具也能實現手機投屏到電腦,有效提升演示實驗過程的可視性,輕松破解實驗難題。 (1)投屏+相機,在研究照相機所成的像和物距之間關系的時候,打開智能手機上的“相機”,教師手持手機讓鏡頭逐漸靠近某位同學,手機成像的畫面通過大屏幕顯示出現,物距越小成像越大的結論清晰而直觀地呈現在同學們眼前。 (2)投屏+示波器,實驗室里的示波器比較笨重,不但需要電源、麥克風等輔助設備,操作煩瑣,而且其顯示屏尺寸?。ㄖ睆郊s10cm左右),學生不易觀察。示波器(Oscilloscope)應用可以利用智能手機的話筒采集外界聲音,并且將聲音的波形圖清晰地呈現在手機屏幕上。 手機投屏后,請兩位同學分別模擬老牛低沉的吼叫聲和和雄雞嘹亮的報曉聲,比較波形不難發(fā)現雄雞打鳴時的音調較高。利用示波器程序還可以直觀呈現出樂音和噪音的波形,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兩者的不同。 (3)投屏+噪聲計,教材上干巴巴的敘述很難讓學生形成對不同強弱聲音的感性認識,依托噪聲計APP,可以利用手機隨時監(jiān)控環(huán)境噪聲,使學生對聲音的強弱等級形成直觀、感性的認識。 3 NB仿真,用技術突破實驗困局 在分析復雜電路時,使用傳統的多媒體手段無法呈現電路在不同情況下的工作狀態(tài),導致教學難點無法突破。 水銀蒸氣有毒,課堂上不再演示托里拆利實驗,因為二氧化氮氣體對人體有害,教學中也不再演示二氧化氮氣體在空氣中的擴散。 學生的操作能力參差不齊,難得組織學生進入實驗室一次,部分同學卻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分組探究…… 這些難題該怎么解決呢? 北京樂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 NOBOOK 虛擬仿真實驗(簡稱 NB 實驗),涵蓋小學至高中四門主要實驗學科的全部實驗資源,既是學科教師備課、授課的好幫手,也是學生課下自主探究的好工具。 除此以外,孫少輝依托百度、微信等大眾平臺,努力挖掘百度、QQ等常規(guī)工具的教育功能,喜馬拉雅 APP、今日頭條 APP 等早已被他視為獲取教育教學資源的寶庫,成為他獲取知識不斷成長的平臺…… 目前,他和朋友們已經將積累的經驗整理出來,教師信息化培訓教材《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即將出版。 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如果教師不會引導學生合理的使用手機進行碎片化、混合式的學習,將是不稱職的。 他期待著,在不遠的將來,伴隨著廣大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智能手機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能夠真正為教學中的主體——學生服務,通過技術改造甚至顛覆傳統課堂,將師生的目光吸引到更加遼遠的星空,還教育以本來的顏色,那就是積極、熱情,新鮮、美麗,開放、包容,“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夠自由地呼吸、蓬勃地生長! |
|
|
來自: 柏涂hyzvi9113s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