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寧波一3歲男孩被開水燙傷,外婆用老家土方法給孩子胸口上撒鹽,不料加重傷情,造成孩子3度燙傷。 傷口上撒鹽,痛上加痛,難以想象一個3歲的孩子,怎么承受得??? 外婆好心辦了壞事,想必也很自責和愧疚。 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查看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與案例無關(guān)」 撒鹽、撒辣椒、涂花生油、豆瓣醬……這哪是在治傷啊,這分明是在炒菜啊! 那么,寶寶燙燒傷,到底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急救和護理呢? 寶寶燙傷后的3大常見誤區(qū) “在傷口撒鹽殺菌又消毒”,這個說法從何而來呢? 其實,這個土方法一般遵循“生理鹽水能消毒”的原理。
因此,開頭這個事例中,小兒燒傷科醫(yī)生才會肯定地說,如果沒在傷口上撒鹽,孩子的傷情也不會發(fā)展到3度。 此外,各位寶爸媽還須牢記: 當孩子燙傷時,切不可聽信偏方涂抹醬油、醋、酒、牙膏、肥皂以及草木灰等,以免造成創(chuàng)面細菌感染,影響醫(yī)生對燙傷深度的判斷。 是否戳破水水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被燙傷后,會驚慌失措,抱起孩子就往醫(yī)院跑。 卻忘了給孩子脫下被熱液泡透的衣服,衣服上的高溫會使孩子的皮膚繼續(xù)受損。 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孩子脫衣服時,也不要胡亂撕扯,小心將受傷的表皮拉脫。應拿剪刀將袖子剪開,避免衣物對傷面的摩擦。 寶寶燙傷后的正確處理方法 在燙傷程度較輕,或前往醫(yī)院前,可以自行做一些輕度處理。 燙傷后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至疼痛明顯緩解,讓引起燙傷部位的熱量被完全帶走,這是燙傷急救最關(guān)鍵的第一步,目的是中和余熱,盡可能減輕損傷。 強調(diào)“立即”兩個字:一旦燙傷,應該馬上用涼水沖洗,越快越好。在文章開始的新聞中,如果袁女士在孩子燙傷后先做這一步,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只到醫(yī)院后處理的話,孩子的燙傷很可能不會那么嚴重。 記住,居家環(huán)境,小面積燙傷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找牙膏、醬油或鍋底灰抹患處,也不是慌亂打電話去叫人,而應馬上、盡快、立即用涼水沖!沖的時間要足夠,沖至少15分鐘或疼痛明顯緩解。 在沖夠時間后,再輕輕脫下患處的衣服。及時脫去衣服可以避免余熱持續(xù)損傷孩子的皮膚,當脫下有困難時可用剪刀剪開衣服。 如果衣物已經(jīng)嚴重粘連,就不要硬脫,否則可能會連皮帶肉一起撕下來。這時只需輕輕地把患處周圍的衣服剪開即可。 今年夏天武漢有一起病例,1歲多的孩子撲倒了桌上的開水杯,被燙得哇哇大哭,奶奶一慌神,立即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和紙尿褲揭下,結(jié)果造成了寶寶腰側(cè)皮膚撕開有巴掌大的創(chuàng)面,受到二次傷害!讓人非常痛心。 經(jīng)過前兩步的處理后,再用一盆冷水浸泡約30分鐘,記住只用涼水就可以了,不要用冰塊,更不要在傷口上抹任何東西! 冰敷因為溫度太低,會導致創(chuàng)面下的血管強烈收縮,不利于恢復。在傷口涂醬油、牙膏、紅藥水、紫藥水等,不僅沒有治療燒燙傷的作用,有時還會使受傷皮膚變色,掩蓋創(chuàng)面,使醫(yī)生無法立即確定創(chuàng)面的大小和深度,給后續(xù)的治療帶來困難。 用清潔敷料覆蓋以保護創(chuàng)面。 民間傳有“乳鼠油”“青鼠油”等偏方,號稱治療燒燙傷有奇效,但事實并非如此。亂抹東西會增加清創(chuàng)難度,增加皮膚損害的風險,對孩子而言沒有任何好處。濟南有一位爺爺用獾油給燙傷的孫女涂抹傷口,結(jié)果非但沒有減輕癥狀,反而延誤了病情,導致孩子送醫(yī)時已休克,差點釀成慘?。?br/> 所以再次強調(diào)不要在傷口上涂抹任何東西! 上面四步做完之后,就該送醫(yī)院診治了。 小面積熱水燙傷后,最重要的處理是五字真言的第一字——沖!燙傷后應立即以大量涼水(最方便的是自來水)沖洗至少15分鐘,然后脫去或剪開被熱水沾染的衣服,用清潔布料覆蓋后送醫(yī)。 不過,兒童燒燙傷,最重要的還是預防。 學完上面的急救措施,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有效預防孩子燙傷,保護孩子免受傷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