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喜歡上英語課有哪些表現(xiàn)呢?比如提前等待著老師到來,主動去和老師,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在唱歌的時候聲音比平時大,跳英語熱身操的時候比較認真,意猶未盡的感覺;對待老師的熱情,能夠更快的融入到上課環(huán)節(jié)中,中外教老師的互動交流中能夠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積極地迎合老師的提問,對待其他小朋友不能完成的任務,或者沒及時回答上來的問題,他都能夠認真提示。老師教課的內容,關鍵點都聽得認真,學習的仔細,課后看教材,經常聽英語聽力,跟著唱兒歌。生活中也時常的去找家長來表現(xiàn)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博得家長的贊美和認可;學有所獲,得到表揚的孩子,學習會更有興趣和勁頭;如果家長置之不理甚至打擊積極性,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沮喪,有的時候家長的心是好的,方法處理不當,可能對孩子的興趣以及努力產生影響;當然大部分情況下,因為家長的不管不問,任由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容易產生錯誤方向,孩子內心想表達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學習過程中孩子自然會有心得要和家長說,如果家長不想聽或者敷衍過去,那孩子應該說的話就會保留下來,日積月累,不知道如何去交流了,好的積累會產生好的效果;不好的積累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家長應該見微知著。 令家長欣慰的是孩子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比學習之前有明顯的進步;學到該學的,是理所應當;學到了意想不到的進步和成果,那就是驚喜?;顫娪淇斓慕虒W環(huán)境,總是能夠吸引孩子的,特別是少兒英語培訓過程中,婉轉的詞匯發(fā)音,神奇的發(fā)音,會讓孩子感到新奇,但是學少兒英語,要有所依賴;就是學的過程中要有還在想要的東西,比如孩子喜歡和老師溝通,喜歡看的其他小朋友做游戲,喜歡聽外教上課,喜歡某個可能存在的好笑的環(huán)節(jié);正是有一個可以支撐孩子學習的興趣點,才會有持續(xù)的動力。 當一家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如果沒事情的話,就會跑出來和大家一起做;這樣的教育方式是相對比較理想的,不言之教,對待小孩子,不要嘴上說說,要設身處地的去給孩子做示范,做榜樣,孩子學的才會真切。其次要教會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生活,比如幼兒園階段,老師和家長都會循序善誘的去培養(yǎng)孩子,很多時候,家長不舍得孩子吃苦,就像教孩子走路一樣,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就心疼的不得了,這個時候要教會孩子,自己跌倒了要慢慢的站起來,哭過之后孩子就不哭了,如果哭了,家長就心軟了,就馬上來幫忙,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家長就會來幫忙,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很多情況下孩子就是這樣被慣壞的。當讓孩子學習的時候,要不要太順了,太順利就是溫室中的花朵,遲早要獨立起來,當失去依靠,不知道如何去做人做事的時候,獨立能力令人堪憂。 在培訓和學習少兒英語的時候,如果遇到了困難,要嘗試著讓孩子去思考,回憶,檢索和聯(lián)想,引導孩子去向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和學習,加強內在的學習力量,也就是多啟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發(fā)明能力,思考能力,互助能力。有的能力是靠孩子通過實踐活動來鍛煉出來的,有的是通過教育和模仿獲得,然后再實踐中去檢驗。不要一遇到難處,就給孩子提醒,不是說不能提醒,要適當?shù)娜l(fā)提醒;就像平時做題一樣,不要做一個問題就想著去看答案,如果答案不是自己想的,心里就不踏實;心理上的習慣往往需要從心理上去修正。養(yǎng)成習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教導,讓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命令或者埋怨,只會讓孩子去執(zhí)行,就像一棵樹歪了只去修正歪了的枝葉,不去去根本上修正。 一般家長不喜歡的教學方式,也不建議孩子去學;因為有的教學方式不適合孩子,就算教了只是學到了書本上的,不能真正的教育好適齡孩子應該做的;幼兒園階段孩子打下英語基礎,這個時候學英語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學習成績,打基礎是比較理想的,不僅是因為3-6歲孩子是語言和智力開發(fā)的關鍵時期,更主要是能夠空閑時間多,塑造能力強的特點。人格的完善,性格的塑造,習慣的養(yǎng)成,身心健康成長,都會有比較良好的基礎。到了小學之后,孩子就開始更多的學科學習,除了作業(yè)就是為了提升成績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學習內容上了,增加的更多的是智力和知識量的積累,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內在心理健康成長,獨立能力,性格和處世能力的學習時間就會相對減少,只是在用到的時候多去注意,所以3-6歲的孩子學英語是相對比較容易。 家長不喜歡白板教學,也不喜歡多媒體死板的去讓孩子記憶詞匯,句型,語法,然后背誦句子去練習口語,這樣效果比較弱,將來對待真正學科英語的時候,往往會在知識量增加的時候,容易捉襟見肘,題海戰(zhàn)術,記憶背誦,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能力和技巧方法,往往比較重要;舍本逐末,當孩子畢業(yè)之后,真正能夠掌握了多少呢。 孩子接受少兒英語培訓的能力,也就是理解和消化能力,是根據(jù)家長的教育有直接關系的;很大程度上孩子跟著老師學習,灌輸詞匯和語法,句型和閱讀,拼讀拼寫,學習方法。家長培養(yǎng)的是孩子理解能力,為什么呢,平時家庭生活中,家長讓孩子做什么事情,或者孩子需要什么,在交流互動中是如何理解,如何溝通和互動,家長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方式,以及行為,都會記憶在孩子腦海,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
|
|
來自: xiaohuare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