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家窯類型的彩陶舞蹈紋盆、青銅時代的銅鳩首犬吠牛杖首、七星紋銅鏡、東漢末年的銅馬……一場由北京和青海雙方共同策劃的“山宗水源路之沖——一帶一路中的青?!闭拐谑锥疾┪镳^舉行。截至4月21日,參觀人數(shù)達18.9萬人。 透過文物看青海 “在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zhèn)喇家村附近,生活著一個500余人的大部落。公元前1920年,原本安定祥和的部落突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故。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毀滅了大部分的窯洞,許多在窯洞中生活的居民還沒等逃出來,就被倒塌的泥土深深埋葬……”在首都博物館“山宗水源路之沖——一帶一路中的青?!闭桂^,解說員張長順正在給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著這段歷史。 “在歷史的材料介紹中,涉及青海的部分并不多,因此這次展覽帶給人一個更廣泛更有深度的視角,讓我們了解青海有了一個更好的平臺。”北京市民王昌順說。 網(wǎng)友@樹妮小u說,該展覽尤其反映了“一帶一路”中青海的作用,其中一級文物超過百件,很多展品甚至是第一次參展,跟幾個朋友相約到這里,赴一場與青海文物對話的盛宴,品一頓豐富精彩的文化“大餐”。 首都師范大學考古專業(yè)的吳塵浩在參觀完該主題展后告訴記者,這些文物讓他對青海有了具體而直觀的認識,讓文物“開口”講歷史,這是宣傳青海的一個好方式。 “希望多挖掘一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普通市民都能看得懂文物?!北本┦忻袢f海明說。 442組文物首次“走出去” 今年2月28日,由青海省13家文博單位精心遴選的442組文物首次在首都博物館與公眾正式見面,承載著青海歷史文化重托的文物向全國觀眾和首都人民呈現(xiàn)了一場充分展現(xiàn)青海厚重的歷史文化、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鮮明地域風格的歷史文物展覽盛宴。 青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以來,在絲綢之路沿線,遺落著大量精美的文物,是歷史上文化交流、貿(mào)易往來的最好見證。 此次展覽以典型文物為載體,沿著歷史時間的脈絡,用“源遠流長”“漢風羌道”“吐谷渾國”“吐蕃東進”“海納百川”、視頻介紹6個單元展示了羌中道、吐谷渾道、唐蕃古道、青唐道的交通功能與歷史風采,以青海歷史發(fā)展為主線,以農(nóng)耕與游牧的大視角切入,展示青海具有代表性的馬家窯文化、宗日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約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展期將一直持續(xù)至6月30日。 “青海與絲綢之路的關系源遠流長,青海作為絲綢之路南線(青海道),過去有地位、現(xiàn)在有成就、未來有前景。在這個廣闊的舞臺上,青海主動融入、深度融合,我們通過文物展陳宣傳我省在‘一帶一路’中的歷史地位,也希望通過活動能讓更多人了解青海,走進青海?!鼻嗪J∥幕吐糜螐d對外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張海峰說。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