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演義》是一部不朽的歷史名著,而成都又是三國爭霸,魏蜀吳三方勢力中蜀國的都城,故此,在改革開放后,成都的餐飲界就借著旅游的春風(fēng),準(zhǔn)備推出以三國智慧第一人:諸葛亮命名的“孔明宴”。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我們都知道,創(chuàng)造一個孔明宴,絕非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孔明先生干過很多的大事,而這些事兒對讀者來說都是耳熟能詳,不管是誰,推出的孔明宴,必須要與孔明先生的身世,與他干過的大事有關(guān)聯(lián),一旦牽強附會,很顯然不會得到消費者的認(rèn)可。故此,這些云集成都的美食專家,就開始腦洞大開,經(jīng)過一個月的準(zhǔn)備、創(chuàng)新和研制,孔明宴終于定型,這桌宴席中的每一道菜,都有故事,其菜背后的文化深厚,您想知道這些菜名背后的秘密,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秘吧: 很多有學(xué)問、很多會吃的人,都有一個口頭禪,那就是要吃文化。第一道菜為了體現(xiàn)四川的味道,專家就決定用紅油蒸制,這道菜的名字叫做紅油諸葛菜。什么是諸葛菜,小編先說一下這道菜的原料蕪菁。
蕪菁為何叫諸葛菜?傳說當(dāng)年劉備攻取了四川,可是軍隊人吃馬嚼那是一筆很大的花銷,軍糧不僅需要向百姓們征糧,還需要向百姓征收每日必須的蔬菜。諸葛亮覺得四川的百姓生活已經(jīng)很苦,如果強征軍隊的菜糧,勢必會造成蜀國的根基不穩(wěn),人心思動的不利局面。他就下鄉(xiāng)去走訪,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氐陌傩斩挤N植一種名叫蕪菁的蔬菜。 蕪菁又叫疙瘩菜,這種蔬菜非常高產(chǎn),不僅夏季可以吃,只要用鹽腌起來,冬季的時候,還可以當(dāng)成佐餐的咸菜。
諸葛亮組織蜀軍種植蕪菁,不僅解決了軍隊吃菜的問題,吃不了的蕪菁,還可以送給百姓。蕪菁為蜀漢政權(quán)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故此,被稱為諸葛菜。 接下來是八道有故事的熱菜,比如:隆中絕對,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和銅雀二喬等等。 草船借箭這道菜菜形很美,菜盤是一個木船,上面擺滿了竹簽,簽子上面還插著各種食材,可以供食客自取,這道菜很貼近草船借箭的蘊意,故此,深受顧客歡迎。
而舌戰(zhàn)群儒這道菜原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鴨舌,另外一種是銀魚。鴨舌代表著諸葛亮的辯才,而群魚和群儒有諧音,故此,這道菜可以說是非常形象的一道菜。 可是專家們,在設(shè)計銅雀二喬這道菜時,卻遇到了難題,因為在菜品的原料中,只有西施乳、西施舌和美人肝和美人有聯(lián)系。西施乳是河豚腹腴,西施舌是沙蚶,美人肝為鴨子的胰臟。
西施乳在這三道菜中,味道是最好的,可問題是大家都覺得河豚收拾不好,就會讓人中毒,故此,專家們就決定選用原料安全系數(shù)更高的西施舌和美人肝,制成了銅雀二喬這道菜。 當(dāng)然,最見功力的是隆中絕對這道菜,當(dāng)時的設(shè)計理念是諸葛亮未出隆中,先定三分天下,取得蜀漢江山如同甕中捉鱉一樣容易,故此,這道菜的盛具就是壇子,而食材就是裙邊。 隆中絕對做為孔明宴最重要的一道菜,用壇子燉裙邊,顯然壓軸的力量不夠。但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專家們決定借助佛跳墻的點子,在壇子中加入多種珍貴食材,最后制成的菜,被盛放在小瓦罐中,并擺在了畫有三分天下圖案的菜碟中,放到食客面前,食客吃罷無不滿意,紛紛拍案叫絕。
食客們一邊品嘗著美味佳肴,一邊聽服務(wù)員講解著名菜背后的故事,可以說是得到了一場味覺、聽覺的雙重享受,故此,諸葛宴的設(shè)計是成功的,它不僅滿足了游客對美味的需求,還增加了四川旅游的文化價值,可以說是雙贏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文秀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