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與診療經(jīng)過 患者,男,80歲,朝陽區(qū)勁松,初診時間:2009-8-18 主訴:患者咳嗽,咯痰五年。 現(xiàn)病史:患者因咳嗽咯痰05年診為支氣管擴張。一直咳嗽咯痰,冬季明顯?,F(xiàn)痰多,消瘦,胸痛,自汗出。前天化驗血常規(guī):wbc:14*10^9/L。舌暗紅,苔黃膩,脈細滑。09年8月16日胸片:兩肺陳舊病變,雙下肺炎可能。左側(cè)胸腔積液,右側(cè)胸膜病變。通縣結(jié)核病院會診未明確診為TB. 診斷:1、支擴合并感染。2、左側(cè)胸腔積液原因待查。 治療: 1、建議進一步檢查,除外TB(結(jié)核)。 2、方藥: 炙杷葉10g 杏仁9g 柴胡10g 黃芩10g 地骨皮15g 金蕎麥15g 野菊花15g 浙貝母10g 瓜蔞皮15g 桔梗6g 側(cè)柏葉15g 葶藶子30g 丹參15g 蘇木10g 車前子包煎10g 生甘草6g 14付,水煎服,日一劑。 二診:2009-9-8 8月28日北京友誼醫(yī)院胸片復查:雙下肺病變較09-8-16片有吸收,雙側(cè)胸膜病變,左側(cè)積液不除外。8月28日血常規(guī):wbc:12.3*10^9/L,N:48.7%?,F(xiàn)癥:痰粘,尿頻,活動后氣短,出汗,脈細滑,舌暗紅,苔黃。 方藥: 柴胡10g 黃芩10g 知母10g 浙貝母10g 金蕎麥15g 野菊花15g 連翹10g 瓜蔞皮15g 紫菀10g 桔梗6g 丹參15g 蘇木10g 葶藶子30g 車前子包煎15g 澤瀉15g 南沙參15g 雞內(nèi)金15g 甘草6g 14付,水煎服,日一劑。 三診:2010-2-26 結(jié)核已除外,仍診為支擴合并感染,目前咳嗽陣作,每次咳嗽半小時方止。痰多白粘,難咯出,每天咯痰30-50ml,大便干燥,睡眠差,夜尿頻,飲食減少,體重下降,畏寒,氣短乏力,膝關(guān)節(jié)疼痛不適,服上藥癥狀改善,因去外地而停藥。舌暗紅,苔白厚膩,脈滑。 方藥: 鮮蘆根30g 生苡仁15g 瓜蔞皮15g 黃芩10g 野菊花10g 連翹10g 金蕎麥15g 紫菀10g 桔梗6g 天竺黃10g 生麥芽15g 萊菔子10g 雞內(nèi)金10g 枳殼10g 丹參15g 炒棗仁30g 14付,水煎服,日一劑。 四診:2010-3-12 藥后夜尿減少,痰量減少。飲食可,睡眠可,仍活動后氣短,大便不成形。舌暗紅,苔薄膩,脈細滑。 方藥:上方加生黃芪20g、銀花20g 21付,水煎服,日一劑。 分析與討論 這是一例支擴合并感染,繼發(fā)左側(cè)胸腔積液的患者?;颊卟∈芬盐迥?,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舌暗紅、苔黃膩、脈細滑,以實癥為主,同時消瘦、自汗出、冬季明顯這是正虛的表現(xiàn)?;颊咛搶崐A雜,以祛邪為主。辨證為痰熱水飲阻肺,治以清肺化痰利水為法。方中炙杷葉、杏仁清肺止咳;柴胡、黃芩清熱解毒抗感染;地骨皮、金蕎麥、野菊花清肺熱、化痰濁;側(cè)柏葉、葶藶子、丹參、蘇木、車前子瀉肺利水、活血破瘀排膿痰。藥后復查胸片,炎癥較前吸收,左側(cè)積液已不明顯,白細胞也較前減少,說明中藥運用得當抗炎作用也很明顯。藥后因痰粘氣短、汗出、脈細滑、舌暗紅、苔黃說明肺熱仍重,兼有氣陰兩虛,繼續(xù)清肺化痰治療,原方中去掉清肺止咳的炙杷葉、杏仁,加入澤瀉加強瀉水利濕作用,南沙參滋陰清熱化痰作用,知母、連翹清肺,雞內(nèi)金化食開胃。三診時已明確除外結(jié)核感染,仍痰熱內(nèi)盛,同時氣虛明顯??紤]其痰熱久盛,體內(nèi)水谷精微皆化為痰熱,故一方面繼續(xù)清化痰熱,另一方面健脾開胃增加納食消化能力,生麥芽、萊菔子、雞內(nèi)金、枳殼皆開胃化食之品,丹參、炒棗仁養(yǎng)血安神。藥后納食增加,癥狀減輕,但仍氣短,故四診時加入生黃芪、銀花益氣扶正,清熱祛火?;颊呷栽诶^續(xù)調(diào)理中。 作者:李國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