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是西游》第55章: 上一章我們提到了五莊觀疑云,比如為什么吃一顆人參果可以活四萬七千歲?為什么清風(fēng)明月一千多歲?為什么鎮(zhèn)元子面對果樹被推倒卻不著急?為什么五莊觀附近渺無人煙? 而這些疑問,全部就隱藏在人參果樹的土地下,那才是生靈的存放處! 離開了五莊觀之后,就到了全書相當(dāng)精彩的《三打白骨精》了,那么這里面又隱藏哪些謎團(tuán)呢? 《這不是西游》第55章:西游記中唐僧執(zhí)意要趕孫悟空走,真的是因為他打死了白骨精嗎? 一、 相信小時候的我們每每看到這一集,都恨唐僧恨得牙根癢癢,尤其是孫悟空四面八方拜唐僧為師父,可是唐僧仍然不理的樣子,心理素質(zhì)弱一點的,估計都開始哭泣了。 但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對唐僧跟孫悟空的感情變化缺少必要的鋪墊,但在《西游記》原著中就不同了,作者對孫悟空跟唐僧感情的變化描寫的很細(xì)膩: 在孫悟空剛從五行山出來的時候,倆人是越看越喜歡,孫悟空給唐僧牽馬,唐僧送孫悟空衣服。這種關(guān)系直到孫悟空掃除六根時戛然而止,并最終在被戴上了緊箍兒后爆發(fā)。 這也很好理解,如果一開始你很依賴某人,那么自然會表現(xiàn)的很親近,但如果你手中有了某種權(quán)力,往往就會把權(quán)力發(fā)揮到極致。不要覺得孫悟空被戴上緊箍后就心服口服了,當(dāng)然不是,他一點都不服氣,尤其是唐僧在他面前表現(xiàn)出多種缺點之后。 等到了烏巢禪師那里之后,闡師告訴唐僧,真正主導(dǎo)取經(jīng)路線的其實是孫悟空!畢竟烏巢禪師傳授了唐僧一部心經(jīng),唐僧也就半信半疑地繼續(xù)往西走,與此同時孫悟空卻得意起來。 于是就出現(xiàn)了四圣試禪心時的故意不作為,到了五莊觀時的隱瞞唐僧偷人參果,再到了白虎嶺時一再違背唐僧意思打殺一家三口,這才導(dǎo)致了唐僧的集中發(fā)作。 只因為前面受限于徒弟不多,比如觀音院的時候,雖然痛恨孫悟空的愛慕虛榮,但畢竟只有他可以依賴,也就只得縱容他胡作非為,毀了觀音菩薩的觀音禪院。 更重要的是,孫悟空太不把師父放在眼中,明知道四圣試禪心是一個坑,可是仍然看著師父往里跳。明知道師父也怕死,卻偷了三顆人參果,偏偏沒有想過給師父也來顆,若不是后來鎮(zhèn)元子又打下十顆宴請眾人,唐僧得恨死孫悟空。 再到后來孫悟空跟鎮(zhèn)元子結(jié)拜兄弟,真不知道他把師父放在什么位置? 這次到了白虎嶺,唐僧讓孫悟空去化化緣:
孫悟空笑臉相迎,說著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沒地方去化齋啊,結(jié)果唐僧就發(fā)飆了:
本來孫悟空說的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不適合化緣,可惜唐僧卻嘰里咕嚕把孫悟空老底都抖摟出來了,還當(dāng)著豬八戒和沙和尚的面。如果一個人總在強(qiáng)調(diào)我對你有恩的話,那么這個人的恩情也基本快消耗殆盡了。 也就是在唐僧這邊,孫悟空已經(jīng)很不討喜了,可是趕走孫悟空的時候,豬八戒也是惡語相加,難道孫悟空連豬八戒也得罪了? 先不說收豬八戒的時候一頓好打,后來取經(jīng)路上也沒少挖苦人家,甚至豬八戒挑擔(dān)子抱怨了兩句累,孫悟空上來就是一頓數(shù)落:
其實孫悟空就是強(qiáng)勢型人格,豬八戒好歹是你的師弟,一路來也一直是他在挑擔(dān)子,餓的走不動了也屬自然??上銊硬粍泳鸵獟喙髯?,也忒不講道理了,豬八戒礙于實力差距,沒脾氣,可是一旦找到機(jī)會,怎么可能不落井下石? 本來在烏巢禪師那,豬八戒還想扳回一局,提到烏巢禪師還找我當(dāng)徒弟呢,只是我沒答應(yīng),可惜烏巢禪師后來卻說取經(jīng)路的方向由老石猴指引,這讓他心里不是滋味。 再到五莊觀,好歹豬八戒還曾經(jīng)是天蓬元帥,可惜卻只能綁在這里,眼睜睜地看著孫悟空到處找救兵,最后結(jié)拜也沒自己的份,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這種心態(tài),這就是千年老二心態(tài),只要老大在,老二永遠(yuǎn)沒有出頭之地。想我楊角風(fēng)也是做出了一番事業(yè),可是一旦回老家,永遠(yuǎn)是縮在大哥背后的二弟,即使挨家挨戶拜年串門,主人永遠(yuǎn)是握著大哥的手噓寒問暖,從來不會繞過他跟我握手,這就是千年老二心態(tài)。 所以不要被豬八戒騙了,他會不知道一家三口是白骨精變得?那真是太小瞧這個豬八戒了,荒郊野林中蹦出一個美女,還熱心的招呼豬八戒來吃東西,說她是凡人家的女子,騙鬼呢? 豬八戒心中是最明白的,取經(jīng)項目是三界大項目,天庭和靈山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少一個孫悟空根本不礙事。大家都是活了多少年的老神仙了,取經(jīng)到底是怎么回事,誰不知道,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在這一點上,我天蓬元帥可比你這只小猴子明白的多。 而經(jīng)歷了這么多事之后,唐僧也變聰明了,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次真正的危機(jī)是靠孫悟空解決的: 白馬被吃,唐僧哭的稀里嘩啦,最后還不是觀音菩薩親自過來收了白龍馬? 觀音院那里,孫悟空兩次跑去跟黑熊精打架,還不都是敗下陣來,第三次還是靠觀音菩薩才收回了袈裟。 黃風(fēng)大王那里,靠的是靈吉菩薩才過關(guān);流沙河又是靠的觀音菩薩;四圣試禪心更是幾個菩薩聯(lián)合黎山老母過來視察呢;再到五莊觀,還是觀音菩薩前來相救…… 另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時的唐僧已經(jīng)吃了人參果,根本不用擔(dān)心壽命問題了:
再加上之前孫悟空有罵唐僧慫包、有搗馬屁股讓唐僧害怕、有發(fā)現(xiàn)美女是菩薩不告訴、有偷吃人參果不給師父……種種黑賬冒上心頭,新恨舊恨一起發(fā),開始沒事找事,故意找孫悟空毛病。 這次讓孫悟空去化緣,孫悟空只是提出了自己合理的意見,結(jié)果就被唐僧大罵特罵:
孫悟空還能說什么?雷音寺都搬出來壓孫悟空了,再多說一句話,估計緊箍咒都開始念上了,沒辦法,只能去化緣。 不要覺得孫悟空也是心甘情愿去的,他其實是心不甘情不愿,也知道毛病出在哪里:這個唐僧早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謊話連篇,害我戴上緊箍;在五莊觀逃跑也是毛病多,一會兒餓一會兒困,這又不是大唐;你唐僧都吃了人參果了,還取個毛的經(jīng),真以為經(jīng)書能超度亡靈???超度亡靈那是閻王以及他上面的神仙說的算,跟經(jīng)書沒關(guān)系。 四、 但抱怨歸抱怨,孫悟空還不至于喪失理性,畢竟取經(jīng)項目還在進(jìn)行中,唐僧還是名義上的取經(jīng)頭領(lǐng),自己雖然被烏巢禪師任命為指路人,但只能算個先鋒,領(lǐng)導(dǎo)還是唐僧。 而孫悟空前腳剛走,白骨精就變化成一個美女過來了,豬八戒一對上眼就不得了:
等孫悟空回來后,直接就是一打白骨精,二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甚至還刻意挖苦唐僧:
俗話說,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孫悟空此言,就等于狠狠打了唐僧一巴掌,換誰誰不恨? 所以,三打白骨精后:
這就是大唐高僧啊,這就是滿嘴慈悲胸懷的唐僧啊,他為了解恨,足足把緊箍咒念了二十遍!要知道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時候,孫悟空可是叫出了山神和土地:
可惜,唐僧根本不聽孫悟空的解釋,更不會見什么土地和山神,連孫悟空講的保護(hù)他的話也不聽:
唐僧真以為吃了人參果之后,就長生不死啦?長生不老可不是長生不死哦,閻王想讓你三更死,絕不會讓你活到四更,可惜唐僧根本不管那一套,只想讓孫悟空滾蛋! 而孫悟空走的時候,只跟沙和尚囑咐了一句好好照顧師父,根本沒理一直拱火的豬八戒,可是他怎么就不琢磨一下,沙和尚可曾替他說過一句好話? 所以,唐僧明知道自己在冤枉孫悟空,可是為了把他趕走,也就選擇了暫時性失明…… 而這一切行為均發(fā)生在,吃了人參果之后,顯然,這個人參果是有副作用的,比如清風(fēng)明月吃了后,就對唐僧師徒惡語相加,激怒了孫悟空;比如唐僧師徒吃了后,唐僧跟孫悟空對著干,豬八戒和沙和尚又不作為;甚至連觀音菩薩和南極壽星的惡都激發(fā)出來了,這或許就是人參果為什么不受待見的原因吧! 那么說了這么多,這個白骨精到底是什么來路,她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我們下回再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