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論)產(chǎn)后乍寒乍熱者何。答曰。陰陽不和。敗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熱。產(chǎn)后血氣虛損。陰陽不和故四陰陽不和也。增損四物湯用法不一。皆隨病加減。乍寒乍熱榮衛(wèi)不和。難以輕議。若其敗血不散。豈止入脾肺二臟邪。大抵一陰一陽閉。即作寒熱。陰勝故寒。陽勝故熱。只可云敗血循經(jīng)流入。閉諸陰則寒。閉諸陽則熱。血氣與衛(wèi)氣解則休。遇再會而復作。大調經(jīng)散、五積散。入醋煎佳。 方 紅藍花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寒熱。頭痛。手足疼。惡露不快。心腹刺痛。 紅藍花(一兩)甘菊花當歸(銼微炒)芎蓬莪術赤芍藥鬼箭羽桂心(以上各一(以上各三服。 黃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乍寒乍熱。骨節(jié)疼痛。四肢無力。面色痿黃。 黃(一兩銼)附子(三分銼去皮臍)鬼箭羽(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芎(半兩)桂心(半兩)牡丹(半兩)赤芍藥(三分)鱉甲(一兩涂醋炙微黃去裙)牛膝(三分去苗)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三分)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療產(chǎn)后惡寒壯熱。一夜三五度發(fā)。惡語。口中生瘡。時時干嘔。困乏悶絕。 人參獨活白蘚皮葛根防風遠志青竹茹(各六分)茯神(八分)白蘞(十分)玄升。分 豬腎湯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體虛。寒熱發(fā)歇。四肢少力。心神煩悶。不思飲 食 。 豬腎(一對去脂膜切作四片)豉(半兩)生姜(半兩拍碎)白粳米(一合)桂心(半兩)人大盞。煎至 赤芍藥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血氣不散。乍寒乍熱。骨節(jié)酸痛。唇口干焦。 心 胸悶亂。 赤芍藥人參(去蘆頭)防風(去蘆頭)當歸(銼焙)生干地黃紅藍花藕節(jié)(以上各一黑豆五 增損四物湯 (出大全良方) 治產(chǎn)后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如有惡露未盡。停 滯 胞絡。亦能令人參當歸芍藥干姜(各一兩)甘草(四錢)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姜三片。作寒衛(wèi)氣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寒熱頭痛。 石膏(二兩)黃芩(一兩半)桂心(一兩半)生干地黃(一兩)牡蠣(二兩燒過)赤芍藥( 蓬莪術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血滯留。憎寒壯熱。心腹癘痛。 蓬莪術(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蒲黃(三分)桂心(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桃 治產(chǎn)后乍寒乍熱。通身溫壯。心胸煩悶。 (出肘后方)知母生干地黃劉寄奴鬼箭羽羌活當歸(銼微炒以上各三分)柴胡(一兩去苗)鱉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芎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血氣不散。體虛。乍寒乍熱。骨節(jié)疼痛。四肢少 力 。 芎芍藥黃芩(各二兩)桂心(一兩)甘草(二兩炙)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壯熱憎寒。四肢少力。不思飲食。 知母當歸(銼微炒)鬼箭羽劉寄奴白術(以上各二兩)桃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候。 療產(chǎn)后寒熱。心悶極脹及百病。 (出肘后方)以羚羊角燒末。用酒服方寸匕。未瘥再服。 橫產(chǎn)后寒熱。心悶極脹及百病。 以馬通絞取汁一盞。以酒和服之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