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紙本,縱26厘米,橫265.1厘米,日本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藏

賀知章以草書寫《孝經(jīng)》,每行4字~16字不等,共1800余字。卷尾有小楷題:“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表賀監(jiān)墨跡”14字。此卷充滿放縱的情調(diào),筆走如精靈,正是賀知章風流倜儻、狂放不人生的寫照,為文人學者所愛。它于17世紀下半葉流入日本.明治年間被日本皇室收藏。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唐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因排行第八,人稱“賀八”。歷任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禮部侍郎等職,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xiāng)為道士,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nèi),以86歲高壽謝世。
賀知章也善書法,精于草、隸。唐呂總《續(xù)書評》曰:“知章真行書,縱筆如飛,酌而不竭?!睋?jù)《宣和書譜》記載,賀知章作書時,只問紙有幾幅。

無論幾幅,一定要將紙全部寫完才停筆,縱情走筆之時,詩人的本性暴露無遺。書寫這樣的長幅書法,其筆力也絲毫不現(xiàn)衰竭之氣。賀知章傳世的書跡有《孝經(jīng)卷》、《洛神》、《胡桃帖》等。

《孝經(jīng)》相傳為孔子所著,千百年來倍受推崇。賀知章書《孝經(jīng)》,通篇草書氣勢奔放,落筆精絕,筆法勁健,意境高遠,歷來為人們所稱譽。它點畫激越,結體左俯右仰,勢如潺潺流水一貫而下。

從墨跡看,賀知章當時書寫《孝經(jīng)》,用的是紫毫或狼毫一類硬毫筆,而又善于運腕,所以筆畫勁利有彈性,特別是轉折處出現(xiàn)了肥筆,特別厚重,與其他細勁飛揚的筆畫形成對比,頗有意趣。

凡落筆和收筆都很干凈利落,字中間行筆,提按起倒,交代清楚,雖草而不亂,雖流而不浮,字里行間,給人以真率、俊逸的感覺。杜甫詩云:“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可以用來喻之。王羲之影響了有唐一代的書法風氣。從賀知章《孝經(jīng)》中,也可探得王羲之的書風。
談起賀知章,人們就會吟起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边@首賀知章作于天寶三年(744)的《回鄉(xiāng)偶書》,可謂是家喻戶曉。這一年,賀知章已經(jīng)是86歲了,這是他50余年第一次重返故鄉(xiāng),老邁之心回想往事,頓感人生易老,世事滄桑。
少年時代的賀知章,絕對是一位風流之士,善談笑,好飲酒,尤喜好在飲酒半癲之時乘興書寫詩文。他的瀟灑狂放,為世人所傾慕。賀知章與“顛張醉素”中的張旭交好,且為姻親,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凡是見到人家廳館中的好墻壁或屏風,就會忽發(fā)興致,落筆數(shù)行。有些好事之人會遞給他們箋墨,事后將書作藏為寶貝。有一次賀知章見到李白的詩作,即贊他“謫仙人也”狂放的李白與瀟灑的賀知章互慕美名,結為忘年之交,共有“醉仙”之名,也造就了詩壇中的一段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