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馬拉雅山脈(梵語:意為,雪的故鄉(xiāng)),藏語意為“雪的故鄉(xiāng)”。 是世界上還被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7350米,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東西全長2450公里、南北寬200~350公里。由幾列大致平行的山脈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中國和尼泊爾境內(nèi)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海拔7000米以上的40座;8000米以上的10座。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名圣母峰)藏語為第三女神之意,海拔8844.43米。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 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瑪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同時還處于板塊邊界碰撞形成地震構(gòu)造帶上。 據(jù)地質(zhì)考證,早在20億年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qū)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時期,一直延續(xù)到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末期,這個地區(qū)的地殼運動,總的趨勢是連續(xù)下降,在下降過程中,海盆里堆積了厚達30000米的海相沉積巖層。到了第三紀末期,地殼發(fā)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質(zhì)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使這一地區(qū)逐漸隆起,形成了世界最雄偉的山脈。山脈構(gòu)造運動至今未結(jié)束,僅在第四紀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還在緩緩地上升中。 喜馬拉雅山脈是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東亞山脈這一連串歐亞大陸山脈的組成部分,所以這些山脈都是在過去6500萬年間由造成地殼巨大隆起的環(huán)球板塊構(gòu)造力形成的。 在3000萬年間,由于特提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海洋底被向前猛沖的印—澳板塊推動起來,它的較淺部分逐步干枯,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緣,邊際山脈(外喜馬拉雅山脈)成為這一地區(qū)的首要分水嶺并升高到足以成為氣候的屏障。 喜馬拉雅山脈在地勢結(jié)構(gòu)上并不對稱,北坡平緩,南坡陡峭。在 北坡山麓地帶,是中國的青藏高原湖盆帶,牧草豐美,是良好的牧場。流向印度洋的幾條大河,幾乎都是發(fā)源于北坡,穿過喜馬拉雅山脈,形成3000—4000米的大峽谷,河水奔流,勢如飛奔,蘊藏著巨大的水利資源。喜馬拉雅山脈連綿成群的高峰擋住了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濕潤氣流。因而,喜瑪拉雅山脈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北坡的雨量較少,形成鮮明對比。 隨著山高的增加,高山地區(qū)的自然景象也不斷變化,形成明顯的垂直自然帶。 在喜馬拉雅中斷北坡,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偉壯麗、形成多姿多彩的冰塔林。冰塔高度為數(shù)米至30米不等,其形狀如丘陵和金字塔。有的冰塔表面有密集的淺圓形消坑,晶瑩閃耀,有的冰塔間有星羅棋布的冰湖,十分奇特。有的冰塔內(nèi)部有河道,在這些冰融水的長期作用下,又形成了冰橋和水晶宮殿的冰洞、冰簾、冰鐘乳石、冰柱和冰筍等,鬼斧神工,好似天然形成的冰雕。 新書推薦 《 西藏名勝古跡風(fēng)景深度游》 西藏高原是個容納了世界各種地貌景觀、如山川、河流、湖泊、森林、雪山、冰川等。它也是世界奇觀之地,文化、藝術(shù)、歷史、宗教、民俗風(fēng)情濃郁。如果你喜歡西藏,這套叢書可以帶你去一個另外的西藏境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