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如果你在討論《愛,死亡和機器人》,你大概就是全村最新最潮的影迷。如果你還沒看,甚至還沒聽說,那么留給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樣吧,答應我本周末前看完它,我們還是靈魂伴侶。 影迷已經給它取了可愛的簡稱“愛死機”,并宣稱,“今夜,我們都是愛死機魔人,夜夜,我們都是愛死機魔人?!?/strong> 在愛死機魔人內部,哪集最好看的討論正禮貌而不失激烈地展開。 作為一個東躲西藏多年的大衛(wèi)·芬奇粉,吾老懷安慰——終于擁有姓名,也享受飯圈待遇了。 芬奇拍過爛片嗎?沒有的,從[七宗罪]、[搏擊俱樂部]到[社交網絡]、[消失的愛人],沒有一部爛片 嚴格講起來,大衛(wèi)·芬奇只是這部動畫短片集的監(jiān)制,而且把更具體的執(zhí)行工作,交給了另一位監(jiān)制——[死侍]的導演蒂姆·米勒。 《愛,死亡和機器人》,Netflix3月15日上線,每集從6-17分鐘不等,18集全部看完,大約需要230分鐘左右 但你還是能從這個風格迥異的動畫短片集里,感受到芬奇一直以來堅持的某種標準。 最新銳的,最尖刻的,最冷酷的,最熾熱的。 《愛死機》3月15日在Netflix上線,六天,IMDb便有超過15000人打分,評分9.1;豆瓣有超過38000人打分,評分9.4。 影迷用腳投票,對這個18集短片集示愛。 但相對于普通觀眾爭哪集最好看,部分專業(yè)媒體的反應,就稍顯冷淡了,還要爭,好不好看。 爛番茄上,相對于觀眾91%的新鮮度,4.5/5的評分,媒體的新鮮度僅71%,平均分也是差強人意的6.53/10。 更能代表專業(yè)媒體的Metacritic,出分遠不如觀眾那么急切,還只有三個媒體評論,沒達到四家媒體評分的出分標準,而且在這三家里,只有每日野獸給了好評,較老牌的Indiewire和《滾石》,分別只給了50和60分。 在不那么正面的評價里,類似的意見反復出現:
這些批評指向同一個缺點:形式大于內容,聳動超過細膩。 《愛死機》引起全體“愛死機魔人”圍觀,難道僅僅是因為酷炫的形式嗎? 要本愛死機魔人說,它從內容到形式,都值得推薦。 ▼ 形式各自炫 我夢見了電子羊 《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形式,當然是極具壓迫性的,排山倒海襲來,瑰麗得叫人不能招架。 TV-MA的分級,意味著大尺度,所有意料之中和想象之外的元素,都可能在短片里見到。甚至作為一部正經動畫劇集,它掛在全球最大羞羞網站的熱搜上,已經好多天了。 幾乎每一部的畫風都不同。 第一集《桑妮的優(yōu)勢》為CG畫風,電光感讓人想起[龍紋身的女孩]——好巧,那個炸裂的片頭,當時就是是米勒操刀,在導演芬奇的要求下制作的。 《桑妮的優(yōu)勢》,桑妮酷似[龍紋身的女孩]中魯妮·瑪拉的形象,經歷也有相似 [龍紋身的女孩],魯妮·瑪拉 第二集《三個機器人》,雖然還是三維,卻用了更簡潔明亮的色彩。 第一集的沉重之后,三個蠢萌機器人插科打諢 第三集《目擊者》,可能是整個短篇集中,風格最引人注目的,港風的街頭滿是涂鴉和鱗次櫛比的招牌,絢爛的油彩閃著賽博朋克的熒光,追逐的鏡頭行云流水又充滿震蕩感。 那股漫畫感還有點像[蜘蛛俠:平行宇宙]? 高樓的空間感,人物的上色方式都很類似 沒錯,這集的導演阿爾貝托·米爾戈,曾經是[平行宇宙]的藝術指導,而這一集的女主角,看起來也很像他曾為[平行宇宙]設計的潘妮·帕克,那個日本機甲萌妹版蜘蛛俠。
阿爾貝托設計的潘妮·帕克
《目擊者》女主角,發(fā)型妝容都酷似潘妮 重點還要說一下第八集《祝你順利》,它改編自《三體》譯者劉宇昆的小說,二維動畫,畫面極具東方感,從術士獵殺狐貍精開頭,又漸漸過渡到蒸汽朋克。
東西方結合,療視效好 整個短篇集,如此光怪陸離。以致于看完《愛,死亡和機器人》,我腦里蹦出一句話,我夢見了電子羊。 偷偷改了菲利普·K·迪克的句子,我先跪為敬。不過這句也漸漸變成大路貨了,即[銀翼殺手]的原著小說標題:《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它在問,仿生人會做夢(有思想)嗎,仿生人會渴望愛(有感情)嗎?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在《愛死機》里已經是注定的了——機器人會擼貓,酸奶也能統(tǒng)治世界,各種生命和非生命形態(tài)都有趣味、夢想、欲望——仿生人和人沒有界限。 而這個短片集瘋狂而絢爛的形式風格,讓人為各式各樣的未來目眩神迷,甚至對能見到這些未來的仿生人心生艷羨——人和仿生人也沒有界限。 ▼ 雜糅是信念 敬所有不可能實現的夢 《愛死機》甚至連每集的片長也不同。《當優(yōu)格(酸奶)占領世界》只有6分鐘多,而最長的《套裝》卻有將近18分鐘。 這在傳統(tǒng)電視時代,因為時段安排的原因,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在流媒體時代,人們有隨時隨地隨手看幾分鐘視頻的習慣,才成為可能。甚至連IMDb,也只粗略地把每集都標注為15分鐘。 當然,長短不一的想法雖然簡單,也需要打破固定思維模式想到。 不同的時長,不同的畫風,每一集呈現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只有此時此刻,才有這樣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的意義,甚至大于《愛死機》的視覺沖擊力。 大衛(wèi)·芬奇曾經心心念念,并且一直到現在,仍心心念念,想拍一部[重金屬],集結詹姆斯·卡梅隆、吉爾莫·德爾·托羅等導演做成合集。 這個想法源自上世紀80年代的《重金屬》雜志。 這本雜志,內容以黑暗幻想、科幻、軟色情為主,當時很小眾,而后卻成為邪典讀本。
任意找一期封面,便知其風格 但雜志的翻紅,對于電影項目的推動,并沒有太大的幫助。項目偶爾有點消息,但時至今日,IMDb的條目,仍然是空空如也。
沒有任何一個影人的名字,有點寂寞 《愛死機》的另一個監(jiān)制,米勒,是動畫工作室Blur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死侍]的導演。
[死侍]是米勒的長片導演處女作 [死侍]的制作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沒工作室覺得R級的超級英雄片能成,直到[死侍]的內部測試片段流出,粉絲山呼海嘯,項目才上馬。 但米勒心里也有自己的“[重金屬]”,項目名叫[亡命暴徒],漫畫改編,原漫畫里,充滿了僵尸、食尸鬼、臭鼬、巨型魷魚…… 一言以蔽之,也是部沒人想投資的片。 正是[死侍]上映后的那個周末,芬奇知道時候到了:“[死侍]讓人看到了,所有人都以為成不了的事,不僅能成,而且效果特別好,人們對這類故事,如饑似渴?!?/p> 所有人都以為芬奇放棄[重金屬]了,所有人都以為它拍不出來了,芬奇卻“伙同”米勒,呈上了《愛,死亡和機器人》。 每集都有著不同的怪趣味,有觸手系怪獸,有巨型蟲子,有機甲,有很多大片廠咬定,過于小眾不適合拍出的元素。 但它們不僅都誕生了,而且混合在一部短片集里,甚至成了村頭最熱的話題。 [重金屬]和[亡命之徒]等等“不可能項目”,好像更近了一點。 即使你咬定《愛死機》的形式大于內容,也得承認這形式的意義,遠大于內容,它就像所有不可能實現的夢,都在同一個世界成真。 ▼ 內容的重量 宇宙終極答案42 但我本人拒絕承認《愛死機》的形式大于內容——因為我是一名合格的愛死機魔人。 談及短片的內容,不可避免的要有一些劇透。最主要透一部,《茲瑪藍》,因為它講的故事,就像《愛死機》本身。 在這個故事里,神秘的藝術家茲瑪揭開了他的面紗。 茲瑪最著名的作品,是“茲瑪藍”,那是他在各種畫布、材質上,畫上一小塊藍,而且每一件作品上,茲瑪藍的面積,都比上一部大,直到這藍,占滿畫布,染上了和天一樣高的墻壁,甚至涂遍了外星球。
茲瑪藍上了外太空 茲瑪要封筆了。他找來記者說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泳池機器人,每天只知道清潔泳池。后來,歷任主人一點點給他添加了新的創(chuàng)造,直至他變成——茲瑪。 而茲瑪藍,就是他剛來到這個世界時,每天看到的天地:泳池的藍瓷磚。
卻多像[2001太空漫游]的石碑 茲瑪的創(chuàng)作過程,太像這個短片集本身了。 他穿越雪山,趟過巖漿,飛越星際,去和宇宙交流。就像《愛死機》,窮盡一切辦法,用形形色色的方式去展現愛,死亡和機器人,去尋求一個答案。 茲瑪的答案,回到了原點,那是生命最初的景象,帶著淡淡的鄉(xiāng)愁,和看山又是山的大徹大悟,那么簡單,那么美。 《愛死機》有答案嗎?它那五光十色的探尋方式,就像茲瑪一樣上天入地,繁復極致,似乎沒有什么共同的終點。 但如果把全部18部短片放在一起,你會看到,它們都染上了淡淡的藍色,有些憂郁的藍色。 《三個機器人》,人類滅絕了,機器人們對著人類待過的大地,展開了全方位的吐槽。雖然基調是幽默的,但這樣理性的它們,也沒擺脫被貓收服的命運。
好笑之余,又深感貓大概就是人形物體的一劫 《冰河時期》,冰箱里的文明毀滅又重生,似乎是個寓言,人類不是第一個自取滅亡的文明,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樂觀點看先輩與你同在,悲觀點看萬事皆空 《秘密戰(zhàn)爭》,最后一集,人類錯誤地召喚了自己無法控制的力量,作死地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那么經典,人類總是會犯這樣的錯誤 最明顯的當然是倒數第二集,《架空歷史》,設計了希特勒的六種死法,但無論他以怎樣離奇的方式死亡,歷史只是拐了幾條小路,二戰(zhàn)不一定發(fā)生,但是殺戮、爭奪,永遠存在,先別人一步占領月球的渴望,也永遠存在。
這集里的死法,沒有最蠢,只有更蠢 這就是《愛死機》內容中的憂慮。它呈現的未來即過去,曾經發(fā)生的一切,總會以另一種方式重演。滅絕,或至少一定程度的自毀,似乎是躲不過去的。 如《索妮的優(yōu)勢》、《祝你順利》,不管是賽博朋克的世界,還是蒸汽朋克的社會,女性總是在恐懼和困頓中,裂變重生。 因為人死性不改,所以未來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個答案過于簡單,像茲瑪藍,簡單到玄妙。但誰能抗拒簡單的答案?誰能忍住誘惑,不用一個極簡的公式,解開世界的所有謎題? 就像[銀河系漫游指南]里,超級電腦深思花了750萬年,算出的宇宙終極答案,不是天地玄黃,不是牛二定律,而是,42。 繁復的,最終還是回歸簡單的。這是《愛死機》在五光十色的形式之外,內容同樣迷人之處。 所以,明明預言了人類滅絕或灰暗的未來,影迷們卻迫不及待為這部短片集打Call。 ▼ 最愛的一集 找到最愛的世界就定下來吧 不可否認,這個短片集,有質量不一的問題。但其中質量的高低,也是相對的。 Netflix發(fā)布劇集時,用了四種不同的排序方式,試圖測試哪種排序更受歡迎。 這就涉及,不同的人,對每集的觀感,并不相同。 IMDb的單集評分顯示,《天鷹座裂縫之外》最受歡迎,單集評分8.8分;《掩埋場》最低,6.4分。 在IGN網站上,投票顯示《索妮的優(yōu)勢》支持人數最多,而《天鷹座裂縫之外》掉到了第三,被《三個機器人》超過了。
我呢,我最喜歡《茲瑪藍》和《祝你順利》。前者正如我說,有著浪漫的鄉(xiāng)愁,和對宇宙簡單真理的向往。后者的東方色彩搭配蒸汽朋克,則叫人挪不開眼,更不用說女性涅槃重生,燃起復仇之火的主題。 短片的整體質量高,雖有相對強弱,但具體到個人,最喜歡哪個都不奇怪。 如此雜糅的合集,也正因此更有了存在的意義,每個人都能在這些瘋狂的影像中,找到自己最愛的一個世界。 你呢,你最喜歡哪個?投票后,也歡迎留言寫下你最愛它的理由。 別著急走,這兒有一條緊急提示。 微信又改版了,我們又走散了。 不想錯過看電影的每日推送? 趕緊按照下圖提示,將看電影設為星標,讓我們和你不離不棄。
▼ 你最喜歡“愛死機”的哪一集?為什么?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qū)留言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