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縫鋪,多少年來在農(nóng)村特別是農(nóng)村的集鎮(zhèn)上,都有一個裁縫鋪,當時的供銷社買成衣的不多,都是布匹,村民要穿衣褲,就必須到裁縫鋪做衣服,裁縫師傅都是經(jīng)過師傅教過的人,通過嚴格的學習訓練,才能學到技術。開裁縫鋪,設備不復雜,要有一個一米寬,一米五長,不達一米高的裁案,還有一臺鎖邊機,一臺縫紉機,一個電烙鐵,一條皮尺和一個木制的米尺,一把大剪刀。有了這幾樣東西就可以開展了,每年一到臘月是裁縫鋪最忙的季節(jié),大人小人都要做過年的新衣服,營生很多,師傅都要加班加點。那時做一件衣服就幾毛錢,褲子更少些。改革開放做衣服的布匹市場上買的少了,成衣多了,農(nóng)村的裁縫鋪就消失了,在縣城鎖邊、修拉鏈的匠藝人還有,真正做成衣的師傅少了。大工廠代替了小作房這是時代的進步。 |
|
|
來自: 云云23jlmgwqf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