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nóng)村的朋友可能都對下面的這種十分漂亮的小魚不陌生,卻未必能說出它的學名,這種小魚名叫鳑鲏(pánɡ pí)。 在農(nóng)村的河溝和池塘里,這種小魚很常見,用罐頭瓶子、篩子、或者漁網(wǎng),里面放點面食或者肉食,都能釣到或者撈到,在不同的地域,它有不同的名字,四方皮、彩虹魚、五彩魚、小花魚、小彩魚、鏡魚、彩圓兒等,在生物學分類上它是鯉科鯉形目鱊亞科(鳑鲏亞科)鳑鲏屬,我國有5屬12種。因為外表有著絢麗的顏色,非常美觀,所以這種魚又被開發(fā)為觀賞魚類,又因為這種魚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又常被用作藥材。中醫(yī)認為其性平,歸肺經(jīng)腎經(jīng),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裳a氣健脾、解毒,對身體虛弱和治療痘瘡之毒亦有極好功效。 鳑鲏屬系小型魚類,全長約3~10厘米,個別種超過15厘米,雄魚身體大多有七彩顏色,雌魚顏色較淡。它是雜食性魚類,食物以藻類為主,喜歡攝食硅藻及其它藻類、少量的枝角類和橈足類生物,也會吃水草、高等植物的葉片和一些水生昆蟲等。 鳑鲏多是成群生活,廣泛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歐洲等地,我國從南到北各省幾乎都有分布,它們棲息在緩慢流動或靜止的水域中,依靠淡水河蚌繁殖。鳑鲏對水質(zhì)的要求較高,大多數(shù)種類喜歡棲息于淡水湖泊與河流淺水區(qū),少數(shù)種類生活于清澈多石的溪流中,平時最喜歡生活于水草茂盛、水流和緩的水域中。 鳑鲏的繁殖方式很奇葩,也顯示出了這種小魚的聰明,欲交配的鳑鲏會雌雄成雙成對游動,一起尋找河蚌,找到之后會以特殊的動作讓河蚌張開口,然后雌鳑鲏便將產(chǎn)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中,將長圓形的卵產(chǎn)到蚌的鰓腔內(nèi),接著雄魚也在河蚌的入水口附近射精,當蚌呼吸時,就會把附近的有雄鳑鲏精液的水流吸入鰓腔,鳑鲏的精子個卵子就在那里授精。之后受精卵隨水流移至蚌的鰓瓣,在那里慢慢發(fā)育,由于不斷有水流進出,氧氣比較充足,有溫度的變化也小,所以孵化率很高。孵化出的幼魚會在河蚌體內(nèi)生活3~4周,之后才會離開河蚌自行生活。 后來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在鳑鲏魚進行產(chǎn)卵活動之時,河蚌也會把受精卵撒在鳑鲏魚身上,讓他將河蚌的卵帶向其他地方,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擴展。所以,實際上鳑鲏和河蚌也是一種共生關(guān)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