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7月28日北京時間9點28分我站在巴黎圣母院的大樓前拍照留念,記下了人生旅途的最美好的時光.28日,29日我們在巴黎游玩了兩天,先后參觀游覽了巴黎圣母院,凡爾賽宮,盧浮宮。凱旋門。艾菲鐵塔。協(xié)和廣場。大皇宮。香榭麗舍大道。亞歷山大三世橋,還乘坐游船游覽了塞納河,留下了深刻印象....... ![]()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聞名于世,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建筑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數(shù)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實的墻壁、陰暗的空間,使人感到壓抑。 ![]() 圣母院平面呈橫翼較短的十字形, 坐東朝西,正面風(fēng)格獨特,結(jié)構(gòu)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條橫向裝飾帶劃分三層:底層有3個桃形門洞,門上于中世紀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過。中央的拱門描述的是耶穌在天庭的“最后審判”。 ![]() 巴黎圣母院沖破了舊的束縛,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券,這種結(jié)構(gòu)使拱頂變輕了,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了。這種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 ![]() 看著2014年7月28日自己在萊茵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前的照片,有誰會想到2019年4月15日18點分的一場大火競把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和房頂燒毀了,有多少人在遺憾,后悔沒有早一點來到巴黎一睹巴黎圣母院的風(fēng)采和藝術(shù)魅力。 ![]()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fēng)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納河畔,位于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
左右兩側(cè)頂上的就是塔樓后來竣工,沒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樓懸掛著一口大鐘,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書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鐘。主體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樣,兩翼較短,中軸較長,中庭的上方有一個高達90米的尖塔。塔頂是一個細長的十字架,遠望仿佛與天穹相接,據(jù)說,耶穌受刑時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這個十字架下面的球內(nèi)封存著。 ![]() 素有巴黎城市地標之一的埃菲爾鐵塔(又名巴黎鐵塔)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戰(zhàn)神廣場的鐵制鏤空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法國的一個文化象征。鐵塔建造之初是為了迎接世界博覽會及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鐵塔以設(shè)計師法國著名建筑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并在北邊的塔腳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 埃菲爾鐵塔總高324米(含天線24米),除了四個塔腳是用鋼筋水泥外,全身都用鋼鐵構(gòu)成。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層,分別在離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超級壯觀。三層眺望臺雖然高度不同,卻各有不同的視野,能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都有幾百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 自7月28日中午12點多到達巴黎后這是28日和29日在不同時間在不同地點不同角度拍攝的埃菲爾鐵塔的照片。有的是在塞納河碼頭上,有的是坐塞納河游船拍攝的,有藍天白云白天拍攝的,有的是黃昏時拍攝的,還有的是晚上22時拍攝的,我們這次歐洲之旅的運氣不錯,基本上都是晴天,加上歐洲的空氣質(zhì)量比較好,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不管你怎么去拍攝,埃菲爾鐵塔真的是很美。 ![]() 7月28日下午2點多坐游船游覽塞納河,觀看塞納河兩岸風(fēng)光。這是等船的空閑時間在游船碼頭拍攝的照片,塞納河上一共有35座各式各樣的橋。 ![]() 塞納河是法國三大河流之一,游船甲板上是艾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橋…等最佳外景攝影地 游覽時間是1小時 35歐元,結(jié)果我們1個半小時才靠岸。 ![]() 今天游覽塞納河,天氣特別好,藍天白云,在游船最前頭,放眼望去,在藍天白云的點綴下塞納河兩岸風(fēng)景如畫,岸上的座座建筑色彩分明,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圣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名勝一擦身而過,盡收眼底, ![]() 各具特色的橋梁也一座座迎面撲來,塞納河兩岸美麗風(fēng)光,使我們目不暇接,游客有的用照相機用的用攝像機,還有的用手機,一個個手不停的按動快門,生怕把每一個美景錯過....... ![]() 全長十三公里的塞納河水道,宛如一道半弧形劃過巴黎市,也將河流兩岸劃成不同風(fēng)格及景觀的地域。巴黎的塞納河沿岸,景色秀美,樓房鱗次櫛比,優(yōu)雅別致的公園遍布其中,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 有的建筑已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風(fēng)雨,有的則是現(xiàn)代技術(shù)的杰作,他們完滿的體現(xiàn)了巴黎古往今來歷史時期不同的建筑藝術(shù)與風(fēng)格。名勝古跡也密布于河道兩側(cè)。因此,乘船游覽塞納河是外來的參觀者一向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河上游人從不間斷。 ![]() 游船滿載各國的游客在塞納河上向前行駛著,依次走過大皇宮,大皇宮,位于香榭麗舍大道,是為了舉辦1900年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現(xiàn)為大皇宮美術(shù)館。大皇宮的玻璃屋頂。大皇宮前面的是座古老的石磚橋 ![]() 游船途中我們看到巴黎有很多的橋。由于塞納河將巴黎分成兩半,南北之間只靠橋梁溝通,橋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全市大小橋計有35座,總長度可達5公里,這些橋均有著各自的發(fā)展史,橋的規(guī)模及建筑風(fēng)格也大相徑庭,許多橋的命名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關(guān),也有一些橋的名字取之于著名人物。
穿過石磚橋就能看到赫赫有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這是塞納河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橋了。這座橋以其獨一無二的鋼結(jié)構(gòu)橋拱,將香榭麗舍大街和榮軍院廣場連接起來。此橋于1896 年奠基,1900年巴黎世博會時完工。當(dāng)時為了紀念法俄聯(lián)盟,故以沙皇亞歷山大的名字命名。其最大的與眾不同之處,便是它的雍容氣派。為不影響兩岸景觀,橋的拱起弧度壓得很低。
亞歷山大三世橋是跨越塞納河的一座拱橋,將兩岸的香榭麗舍大街與榮軍院廣場連接起來。不論你是從橋上走過,還是乘游船從橋下經(jīng)過,都可以領(lǐng)略到它的魅力。大橋的歷史大橋由建筑師 Joseph Cassien-Bernard和Gaston Cousin設(shè)計,建造者是工程師Jean Résal和Amédée d'Alby,
大橋建于1897年,于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時,和坐落于塞納河右岸邊的巴黎大小皇宮一同揭幕,并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名字命名。在此百年之前,俄法兩國還是世仇,拿破侖曾揮師攻打俄國,使莫斯科烈火屠城。而此時兩國卻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長地將橋通向拿破侖墓(榮軍院)。
布雜藝術(shù)風(fēng)格的集大成者橋的左邊是協(xié)和廣場、大宮、小宮,右邊是榮軍院,全長107米。如果說凡爾賽宮是將巴洛克風(fēng)格在宮殿建筑上發(fā)揮到了極致,那亞歷山大三世橋則是布雜藝術(shù)風(fēng)格(Beaux Art)的集大成者,其特點為參考了古代羅馬、希臘的建筑風(fēng)格,強調(diào)建筑的宏偉、對稱、秩序性。
橋上是繁飾華麗的新藝術(shù)派(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風(fēng)行于歐洲的一種美術(shù)工藝的樣式,以自然之曲線為其特色)的燈盞,
我們乘坐游船從亞歷山大三世橋經(jīng)過,下了游船我們又來到香榭麗舍大街,從亞歷山大三世橋上走過,到達榮軍院廣場,在橋上拍攝了不少夜幕即將降臨時的夕陽下的照片。
晚上8點30多我們又來到協(xié)和廣場,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因此這里曾被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路易十六、瑪麗王后曾在這里被處決。之后又將其改稱為協(xié)和廣場,后經(jīng)整修,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在廣場的四面八方分別矗立著八個代表19世紀法國最大的八個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魯昂、布雷斯特,東北是里爾、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爾多、南特,東南是
廣場上的紀念碑、雕塑和噴泉等建筑也不容錯過。廣場正中心矗立著一座高23米的埃及方尖碑,這是1831年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贈送給法國的,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跡。 ![]() 1998年法國政府在方尖碑的頂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頂。方尖碑下經(jīng)常還會出現(xiàn)一個扮演成獅身人面像的街頭藝術(shù)家,花費一些錢可以與其合影。
廣場的兩端還建有兩個場景宏大的噴泉和一些裝飾華麗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船首圖案裝飾,是巴黎城的象征。兩個噴泉則是著意體現(xiàn)當(dāng)時法國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shù)。實際上這兩個噴泉只是羅馬的圣彼得廣場噴泉的仿制品,廣場的北邊是河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廣場的南邊是海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mers)。兩側(cè)各有一個三層噴水池,噴水池上有6個精美的青銅雕美人魚,手中各抱一條魚,從魚嘴中噴出幾米高的水柱,水花飛濺,宛若飄紗。這里也是人們喜歡駐足拍照的地方
協(xié)和廣場是一個由護城河環(huán)繞的八角形,南面是塞納河,河上以協(xié)和橋與左岸的法國國民議會所在地波旁宮相通。東面與盧浮宮之間是杜伊勒里花園,這里曾是法國的王宮,1871年被巴黎公社焚毀。花園內(nèi)建有國立網(wǎng)球場現(xiàn)代美術(shù)館和橘園美術(shù)館。
22點半到凱旋門進行參觀,在那里照了夜景下凱旋門。凱旋門高高的拱門以及上面的浮雕非常醒目,拱頂是金色的裝飾,十分的精美。在拱門內(nèi)部的四周刻著跟隨拿破侖遠征的將軍名字,而 四根柱子的浮雕上分別代表著馬賽曲、勝利、抵抗與和平。凱旋門的下方還有著一座無名烈士墓,這里安葬著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犧牲的無名烈士的遺體,他代表著一戰(zhàn)中死 難的150多萬法國軍人。而在墓旁放置著一座長明燈,徹夜不息。 ![]() 盧浮宮始建于1204年,這座城堡經(jīng)歷多次擴建,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藝術(shù)珍品,在法國大革命后改為博物館,與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并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 如今盧浮宮館藏多達40萬件,涵蓋古埃及、近東及中東古文明、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shù)品,誕生于七世紀的伊斯蘭藝術(shù),還有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的西方藝術(shù)等各種稀世珍寶。 ![]() 盧浮宮不僅展品豐富、珍貴,其本身也是一座杰出的藝術(shù)建筑。用來展示珍品的數(shù)百個寬敞大廳富麗堂皇,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和精細的浮雕,處處都是嘔心瀝血的藝術(shù)結(jié)晶 ![]() 。而華人建筑師貝聿銘設(shè)計的金字塔入口也是盧浮宮的一大標志。此外,盧浮宮外的杜伊勒里公園則是漫步休閑的好去處。這里是法國文化象征,巴黎地標之一,觀光的必游景點。 ![]() 博物館平時展出的藏品僅為總量的10%左右,卻足以令人大飽眼福。在這里,除了“盧浮宮三寶”《蒙娜麗莎》、《米洛島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及其他鎮(zhèn)館之寶外,你還可以欣賞到那些名聲不甚遠播但魅力絲毫不遜的經(jīng)典之作。 ![]() 盧浮宮可謂是神秘的萬寶之宮,電影《盧浮魅影》、《達·芬奇密碼》還曾在此取景。
2014年7月29日上午9點左右參觀巴黎凡爾賽宮,凡爾賽宮始建于1624年,當(dāng)時國王路易十三在這里修筑城堡。從1661年起,路易十四用28年時間把這里擴建為歐洲最宏大、最莊嚴、最美麗的皇家宮苑。 ![]() 宮殿建筑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凡爾賽官的大門用黃金和黑鐵鑄成,院子正中有路易十四的塑像。宮殿的中部是王宮、臥室、客廳、餐廳、工作室、會議室、游藝室和長廊,北部是王室教堂和歌劇院。 ![]() 凡爾賽宮位于巴黎西南12公里處的凡爾賽鎮(zhèn),由路易十四于1661年下令建造,1710年竣工后成為路易十四的皇宮。凡爾賽宮占地面積達111萬平方米,其中園林面積約為100萬平方米。 ![]() 宮內(nèi)有大小宮殿及各類廳、室500余間。整個建筑群集中體現(xiàn)了路易十四所追求的豪華、尊貴和威嚴。凡爾賽宮的庭園,是歐洲古典園林藝術(shù)的杰作。1833年,整修后的凡爾賽宮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 ![]() ![]() ![]() ![]() ![]() 從王宮出來后,來到宮殿的正面。中間的部份就是路易十三時的狩獵行宮,後來以此為中心擴建成了凡爾賽王宮。屋頂金碧輝煌,牆面佈滿了人物雕像。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