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開頭一句用來形容劉坡公挺恰當:
《學詩百法》的作者劉坡公是民國江蘇吳縣人,除此以外,網(wǎng)上就找不到這個人的信息了。但是他寫的這本《學詩百法》卻很值得一讀。 常有人問學詩需要閱讀什么書?老街以為第一要讀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然后利用閱讀《詩詞格律》所了解的格律知識,重讀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這是第一層的入門必讀書。第二層,可以讀一下劉坡公的《學詩百法》。對于初學者來說,無論這兩本書是否能看明白,都需要讀一遍,至少會對舊體詩產(chǎn)生敬畏之心。讀過以后,再去閱讀古詩詞,眼界必然不同。 詩詞基本就是寫景抒情議論,今天老街簡介一下學詩百法這本書,順便說說第四章里的通體寫景法與通體寫情法。 一、《學詩百法》與《作詩百法》 劉坡公與 劉鐵冷 劉坡公還有什么作品我不知道,不過他有兩本書流傳較廣:《學詩百法》與《學詞百法》。這兩本書都是薄薄的小冊子,顧名思義,一本書說的是如何作詩,一本書說的是如何填詞。 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最早版本是上海世界書局1926年的初版,可見劉坡公應該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人。劉坡公很神秘,但是1923年崇新書局發(fā)行的《作詩百法》作者劉鐵冷就有據(jù)可查了。這兩個人是不是同一個人呢?或者是劉坡公抄自劉鐵冷? 劉鐵冷(1881~1961)名綺,字漢聲,是江蘇寶應人 ,南社主要成員。主編《民權素》,參與創(chuàng)辦了《小說叢報》。 劉坡公的《學詩百法》與劉鐵冷的《作詩百法》 極其相似,這本書分聲韻、對偶、字句、章法、規(guī)則、忌病、派別、體裁八個部分,沒有受過舊式教育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的。如果是抄襲的話,也需要有相當?shù)幕A才能不犯錯誤。 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有一個特點,就是既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又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從詩歌上來看,像胡適、聞一多、朱自清、魯迅這一類人,既能寫現(xiàn)代詩,也能寫格律詩。這些人論詩自然與今天很多只論詩不寫詩的人不同。據(jù)說民國作者出版的舊體詩歌集,總數(shù)要超過新詩集,只是后人多喜歡看唐詩宋詞,這些民國的舊體詩無論多么優(yōu)秀,大多進了歷史的垃圾箱。 需要說明的是,其中的一些知識其實在古人詩詞話里也零星可見。而且古人也有這類作詩之法的書籍,例如日本空海法師《文鏡秘府論》就記載了唐朝詩人的作詩之法,可惜我們自己竟然沒有傳下來,還要去日本抄寫。每次想起這種事情,總是禁不住唏噓感嘆。 二、學詩百法的八章簡介 學詩百法言簡意賅,是濃縮的精華。 作者使用的文言文已經(jīng)和白話文差不多了,只是在很多關鍵處還是有些含糊過于簡短。據(jù)說民國時《學詩百法》后來比《作詩百法》流傳更廣,有一個原因是內(nèi)容幾乎相同,但是文字更淺顯易懂。 至于這兩本和兩個人有什么瓜葛這里就不談了,這里只說說學詩百法。 學詩百法分了八章:聲韻、對偶、字句、章法、規(guī)則、忌病、派別、體裁。老街把這八章簡單論述一下。 第一章聲韻講的是四聲:平上去入,辨別平仄;平水韻的韻部以及格律詩的詩體。學過王力的詩詞格律的朋友一看就明白。 第二章對偶講的是對仗;第三章字句講的是練字和句法以及詩眼,練字看動詞和形容詞的選擇與用法,句法是幾種句法結構,詩眼有名詞有動詞。第四章章法講了起承轉合等章法。第五章規(guī)則講了字、句、格、法,這一章有點亂。 第六章忌病一定要看。劉坡公先解釋了南北朝時期的八病,八病之說來自于齊梁時期的永明體,但是后來的解釋有些出入,有些內(nèi)容歷代的解釋含糊其辭搞不清楚。一直到清朝有人在日本發(fā)現(xiàn)了空海的《文鏡秘府論》后,才有一點正本清源的意思,畢竟唐朝人離南北朝更近一些。學詩的五忌、五戒,押韻八戒,律詩、絕句四忌等比起八病更值得一讀。 第七章派別對古人風格有所闡述,各種“體”令人眼花繚亂。第八章體裁舉例簡述了各種詩體。 對于學詩之人,老街以為,最值得看的是第二、三、四、五、六這幾章,對于提高作詩的水平有不少幫助。 三、通體寫景法與通體寫情法。 劉坡公在第四章章法中寫了兩種作詩之法:通體寫景法與通體寫情法。我們看看惜墨如金的劉坡公是怎么說的。 1、通體寫景法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唐·岑參
劉坡公說:
題目中有兩個字“早朝”,岑參這首詩圍繞著這兩個來寫景。前兩句就點出了早朝,第一句雞鳴時出門,第二句鳥叫聲中到了皇城,時間是晚春的早晨:曙光、春色闌。第二聯(lián)寫了早朝前、早朝中的情形。第三聯(lián)寫了“星初落、露未干”,仍然是早晨的景物。 第七句鳳凰池上客說的是中書舍人賈至,第八句說明了這是一首唱和之詩。最后一聯(lián)不能說完全寫景了。 這一篇岑參的寫景有幾個特點。首先是移步換景之法,根據(jù)詩人行走的不同地點寫不同景物;其次根據(jù)時間或者事件的發(fā)生次序寫景,如第二聯(lián)。另外要注意寫景時處處不離”早朝“。至于對仗工整、辭藻華麗等與前面三點相比較都是次要之處。 中書舍人賈至當時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杜甫和王維、岑參都作了和詩。關于這四首詩的評價也有不少文章,詩友們可以自己查一查。 2、通體寫情法。
《客至》唐·杜甫
劉坡公說:
劉坡公說的通篇寫情其實值得商榷,老街以為第一聯(lián)其實也是寫景;第二聯(lián)景中含情,一否定一肯定,是”懸榻留賓“之意,我這里不接待俗人,除了”您“以外,欲擒先縱之法;第三聯(lián)是好友之間的融洽氣氛, 粗茶淡飯更見真情;第四聯(lián)更是招來鄰翁陪酒助興。通篇表達了詩人待客之情,但首聯(lián)是寫景起興。 結束語 學詩百法寫了作詩的各種機關訣竅,也寫了各種需要規(guī)避的”忌、病、戒“,雖然未必處處都是金科玉律,但對于學詩之人可算是不可多得的精華寶典。 關于詩詞中的情景安排,除了老街記錄的這兩段以外,劉坡公還有幾段關于寫景抒情的文字。因為過于簡短,這些詩法還需要細細品味才能有點領悟和分辨。 另外劉坡公的《學詩百法》與劉鐵冷的《作詩百法》也有細微不同之處,老街的理解也未必合作者本意,歡迎詩友們指正批評。有朋友留言說,這些創(chuàng)作的理論看得多了,反而不會寫詩了。嗯..........我也有同感。 總有一段提升的艱難過程吧,每一次的”不會“都是不同層次的”不會“,從不懂的”會“到懂了的”不會“,再到”會“,是一個進階的過程。古人學詩,常常需要老師言傳,但老師教的這些詩法以外,還需要學力和靈氣,作詩其實不難,難的是作”好詩“。即使不知道這些”忌、病、戒“,有時候也能做出好詩,什么都懂的人卻未必能做出好詩。 所以陸游早就說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老街味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