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爸爸去哪兒》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黃磊和女兒在節(jié)目里養(yǎng)了一只叫「乖乖」的狗。 這其實是黃磊的第二只「乖乖」了。 第一只乖乖是黃磊的微博頭像,黑白相間的小狗。 2008年,黃磊帶著女兒和乖乖遛彎的時候,遇見了兩只沒有拴牽引繩的獵犬。獵犬朝他們沖過來,黃磊馬上抱起女兒叫乖乖快跑。 可是乖乖跑了幾步,就停下來望著他,然后轉(zhuǎn)身,和獵犬撕扯了起來,很明顯是在保護主人。 最后乖乖去世了。黃磊一家人都非常傷心,「哭了一整天、哭了一整年」這種形容,只要養(yǎng)過寵物的人,都知道絕不夸張。它們早就不僅僅是寵物,而是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家人。 這也是為什么女兒一直很想養(yǎng)狗,但黃磊卻不允許的原因。他和他的家人,是在用這樣的方式,紀念著那條因為保護主人而獻出生命的小狗。 十一年過去了,黃磊的這段經(jīng)歷,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叫做《狗眼看人心》,即將在4月20日上映。從片名里你也能看出來,它雖然說的是狗的故事,指向的卻是人的經(jīng)歷。 影片從一條叫妮蔻的小狗開始,它陪伴了余峰(黃磊飾)一家人很久,卻因為救余峰,被隔壁沒有栓繩子的藏獒咬成了重傷。 本來要去旅游的余峰一家人,原有的行程全部被打亂,不僅機票酒店假期全部泡湯,連妻子亮亮(閆妮飾)和余峰的造人計劃,都要全部擱置。 自己家的小狗被咬傷了,要對方道個歉,這是最基本的訴求吧? 然而就是這樣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 有權(quán)有勢的藏獒主人對他們一家百般刁難,連面都不露。 狗主人的親戚,扮豬吃老虎,一邊道歉一邊暗示自己家黑白兩道都有人,惹不起,醫(yī)藥費也不愿意出。 找警察,人家不管:「人沒事就行,這畢竟是狗咬狗的事嘛?!?/p> 藏獒家的司機小田,甚至拿出一副流氓做派,恐嚇余峰一家不要鬧事。 連余峰家的窗戶玻璃,都莫名其妙被冷槍穿孔。 更別說本來打著賠償旗號出現(xiàn)的柴女士(湯唯飾),也軟硬兼施地打壓余峰家人的要求。 于是,看似和睦的余峰一家,在這個突發(fā)事件面前,也逐漸顯露出了一直埋藏著的問題。 整個家庭都欲哭無淚。 至此,影片也以余峰的家庭為邊界,延伸出了內(nèi)外兩條敘事線。 外在的一條,是余峰一家試圖為小狗討回公道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看到他們態(tài)度明顯的變化。 一開始,他們是很謙和的,但是當遇到對方主人打太極、司機威脅鬧事、執(zhí)法部門也無法做出更多干涉的時候,他們也逐漸開始變得強硬起來。 所以,其實影片一開始的「狗咬狗」,并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引子,那條兇惡的藏獒,其實直接就是它背后強權(quán)勢力的象征。 余峰一家雖然住著高檔小區(qū),看似和對方同一個層級,事實上,也就跟小狗被藏獒咬傷一樣,有著懸殊的力量差距。 一個隱喻是,余峰一家住的是統(tǒng)一的別墅洋房,而藏獒主人,卻住的是小區(qū)里唯一一套雕窗重漆的傳統(tǒng)四合院。
影片的另一條線,則基于余峰家庭內(nèi)部展開。余峰做著編劇的工作,被家里人看作是最有文化的那一個。 在早期處理小狗糾紛的時候,岳母也經(jīng)常會說類似「你找我女婿,我家姑爺是管事的」這樣的話。 這個「管事」,和「擦屁股」其實是同一個意思,越看下去你也越會發(fā)現(xiàn),余峰是家里最沒有話語權(quán)的一個人。
從家庭居住成員的構(gòu)成也能看出來這點,岳父岳母和他們一起同住,余峰自己的父母卻始終缺席。 因為始終不能解決狗的問題,余峰和妻子亮亮之間的問題也一點點爆發(fā)出來。 余峰始終想用文明合法的方式解決這件事,妻子亮亮卻堅持叢林法則。
價值觀的差異,也逐漸帶出了這對夫妻婚姻里最根本的問題,比如余峰在世俗意義上并不夠成功,比如他在關鍵時刻并不能保護自己的家人,再比如他秉承的道義倫理只是空談。 原本看起來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度分崩離析。 這部分的延展,倒是有點讓人想到波蘭斯基的《殺戮》,兩個小孩打架,雙方家長見面交涉,最后引得兩個家庭都崩潰的故事。
《殺戮》 一件小事就能摧毀普通家庭,那是因為,這個家庭本來就存在著很多難以言說的問題,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得過且過罷了。 這幾乎是絕大部分家庭的代表,這種小共同體的運轉(zhuǎn)方式,也像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時候,這臺機器即便問題重重也能維持下去,但當有外力打破這個假象之后,原有的規(guī)則就全部坍塌了。 所以,《狗眼看人心》,說的其實是「狗咬狗」背后,整個社會價值觀失衡的故事。
肇事家人不道歉、不負責、不主動的三不原則,背后所代表的,正是某種利己主義觀念的盛行,最終破壞的,是社會的公平杠桿。 余峰一家人和藏獒主人的糾紛,也為我們展示了當代人際關系的博弈心理。在達爾文主義的殘酷社會中,弱者是沒有話語權(quán)的,即便和強者就是隔著一條小區(qū)街道的距離,也沒法真正和他們站到一個位置上來談判。
可是,即便是站在「強者」位置上的藏獒主人,也并不是徹底的壞人。她是一個獨居的老太太,兒女給她提供優(yōu)渥的物質(zhì)生活,卻不提供精神陪伴。所以老太太為了打發(fā)時間,尋找精神寄托,便收養(yǎng)了一院子的流浪狗,才間接引發(fā)了后續(xù)的這些問題。 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從這個角度來說,《狗眼看人心》所涉及的,也還有如今的養(yǎng)老困難話題。
而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在于,這個老太太本人,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出現(xiàn)過,她就像是一個虛幻而強大的符號,隱沒在背后,始終去尋她的余峰一家,也慢慢變成了曾經(jīng)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就像是那個騎士要去殺惡龍的故事,最終騎士自己坐到了惡龍的金銀財寶上,慢慢長出鱗片和爪牙,變成了惡龍。 作為編劇吳楠的導演處女作,《狗眼看人心》當然并不完美,存在一些處女作的常見缺陷。
比如在這個有限的故事里,想要說的東西太多,就導致最后的呈現(xiàn)有些散焦,也有一種敘事重心不斷變化的觀感。好在導演是編劇出身,臺詞功底扎實,那種生活中的戲劇感,依舊是非常真實的。 當然,反過來看,這部分缺陷也正是本片所觸及到的現(xiàn)實的廣度。 它所想挖掘的現(xiàn)實層面、所觸及到的社會規(guī)則,就是那種你總看著別人發(fā)生了這樣的故事,卻沒想到有一天,它真的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種現(xiàn)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