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端造化 ——盧坤峰先生花鳥畫精品展 主 辦:杭州恒廬美術館 時 間:2019年4月5日—4月16日 地 址:杭州市南山路202號 繪畫藝術,可以形式多樣,方法多變。我們需要“賞心只有兩三枝”,也需要“千枝萬蕊春方好”。今看坤峰的畫,有“兩三枝”也有“千枝萬蕊”,都達到了藝術的概括。正如陸儼少評其畫云:“善者多變,故莫能測?!彼缒晗矚g畫梅花,后來多寫蘭竹,他的作品,有千筆萬筆的,有三筆五筆的;有疏疏秀秀的,有濃濃郁郁的;有的一枝橫斜,有的千竿直上,各饒其趣。有些作品,形若草草,看似不經意,實則嚴謹極了。坤峰畫禽鳥,功夫獨到,常畫的鷸,為古人畫中極少見。所畫或飛或鳴,或戲水或沫雨,無不生意盎然。他畫這些,往往蒼蒼數,背石枕水,森然如活,颯若有聲。由于在藝術上作出不同處理,因而使作品產生不同的風格特點,有的多到不嫌其繁,有的小到不覺其少。這都是畫家汗水的結晶。對于這樣的勞動,應該受到尊重。 ——王伯敏 盧坤峰同志,潛心藝事,除筆墨功夫之外,留意于題詠,所作題畫詩,清新俊逸,詩如其畫,畫如其人,頗得詩人言志之旨。近所積詩稿不下百余首,并將賡續(xù)三百首,雅興豪懷,抒情感事,一寄于詩。絕句、古風,各體皆擅。如七古《畫蘭歌》,洋洋灑灑,音韻鏗鏘,可作畫論讀。其中“若稱有法法無定,無法之筆豈傳神?一枝半葉任揮灑,千筆萬筆總難下。筆務平中意態(tài)新,葉穿逢險巧變化。”等句,可謂經驗之談,道出了此中甘苦。畫蘭全靠撇葉,最難精妙,有法不可泥,無法也不行,言簡意賅,頗有參考價值。他還歷舉趙孟堅、鄭所南、趙子昂、文徵明、石濤、藍瑛、李復堂等畫蘭大師的風格特點,各有所長,故又可作畫史讀。 ——鄧白 坤峰以“鵝”留校,以“竹”名世,此后,又益之以“蘭”。他本是“造線”高手,由“竹”而“蘭”,可謂駕輕車就熟路,暢然無礙。我國寫蘭、竹的風習甚久,白居易曾賦《畫竹歌》報蕭悅,“歌”中有“人畫竹身肥臃腫,蕭畫莖痩節(jié)節(jié)竦”之句。唐以來,“竹”風不絕,名家輩出,因此,愈至后來,愈難從事,因為,種種技藝、種種風格,前人已習染殆盡,后來者幾乎無出新余地。坤峰的“竹”有“痩”、“竦”之風,極富“幽閑”之致(《宣和畫譜》:“松竹梅蘭,……必見之幽悠”)。“痩”、“竦”,形也;“幽閑”,性也——他是個“幽”人、“閑”人。杭州雖是個鬧市,坤峰居宅所在的湖畔卻是個“幽”區(qū),此地,可謂為“半隱”之處,他本來就不好預向塵俗,退休后,更加閑云野鶴。以此性情而寫蘭寫竹,自然“必見之幽閑”了。竹有枝而蘭無,蘭有花而竹無。故畫竹易板,寫蘭易軟。坤峰兄妙兼工、意,工不艷柔拘板,意不過度開張。精工豪逸,俱出筆下;徐、黃之韻,悠然紙素。此所謂“工不失于拘,寫不流于野”也。以故,人謂其為當世“蘭竹第一”。 ——姜澄清 視盧君所為之鳥,亦工亦寫,以寫見工?;蜃骷饴暎驗楹网Q,欲蹦將飛,窺視諦聽,輒以高難動態(tài)取勝,毛松骨勁,形神兼?zhèn)?,有“坤峰鳥”之目,殆君之專利也。前人有言:“繪花者難以繪其馨;繪鳥者,難以繪其鳴?!鄙w以聲氣虛而不可以實求也。殊不知實者逼肖,則虛者自出,盧君之鳥,信足微矣。 ——章祖安 ![]() 盧坤峰的水墨花鳥畫,淵源有自,八大之怪,石濤之野,青藤之奇,白陽之清,老蓮之拙,都可以從他的畫中見出影子。但盧坤峰的畫又有著明顯的個人風格,這就是他數十年來刻苦探索和追求的成果。坤峰說:“有的人講,風格是畫家各方面的修養(yǎng)達到相當程度之后自然形成的,不能有意去追求,這種講法不完全對。畫家各方面的修養(yǎng),例如文學、書法、治印等等,對畫家個人風格的形成是有影響的,在有些畫家身上也體現得相當明顯和直接。但文學、書法、治印與繪畫畢竟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大量事實也證明,能作得一手好詩,寫得一手好字,刻得一手好印,畫得一手好畫的人,不一定就能樹立自己的獨特風格。所以,我認為,畫家的個人風格,還是需要有意識地去追求,單靠自然而然地形成是不可能的。個人風格在開始追求探索的時候,往往是比較粗糙的,不成熟的,而且往往要走彎路,要遇到挫折,人家也不承認,后來通過不斷的總結、改造、吸收新的營養(yǎng),逐步豐富和完善起來,最后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潘天壽先生的個人風格非常突出,而且在年青時就基本形成了,當時他其他方面的造詣實際上也不可能很成熟,因此也不會是他造成個人風格的基礎。他的一首題畫詩寫道:“畫筆年來草草間,不求有是自心閑,青藤奇詭個山怪,一任世人譽與訕?!笨梢娝娘L格是從有意追求中得來的。 ——金鑒才 ![]() ![]() 《宣和畫譜·蔬果敘論》中有一段話,正可移來總評盧坤峰的畫藝詩境:“詩人多識草木蟲魚之性,而畫者其所以豪奪造化,思入微妙,亦詩人之作也?!币则\的心去對待傳統,以熱誠的情去對待生活,以恬淡的心去看待名利,以寧靜的思去面對未來,特別是以詩人的眼去觀照繪事,就是盧坤峰不與人同的成功之路。 行文至此,不覺流出俚言兩首,以贊盧坤峰先生之畫品: 靜師造化出清真,元韻直追到宋人。 秋水芙蓉塵不染,姍姍秀骨亦嶙峋。 翰功物理化靈胎,南稟北人別有才。 參得靜中無窮趣,懶看紅紫落莓苔。 ——俞建華 ![]() ![]() ![]() 盧坤峰(1934-2018),山東平邑人。1964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并留校任教,當代中國花鳥畫的杰出代表、中國美術學院資深教授。曾任浙江省中國畫家協會主席、浙江省花鳥畫家協會主席、杭州國畫院首席導師。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