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幾位同事聊起了育兒經,林姐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她說,直到現在,她才知道自家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林姐在兒子南南出生后,辭職當了幾年全職媽媽,去年孩子開始上學,她才重回職場。平時雷厲風行的林姐對兒子頗為寵溺,南南的所有事情她都一手包辦了,母子兩個非常親密,南南對她也很依賴。 林姐一度十分憂心,兒子離了自己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哭鬧?在學校跟別的小朋友相處得怎么樣,會不會受欺負?兒子體質不好,老師會不會照顧不好他? 出乎意料的是,南南在幼兒園適應得非常好,上周,老師還獎勵給南南一朵小紅花。 原來,南南所在的幼兒園都倡導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南南剛進幼兒園時,連自己穿衣服都穿不好,眼看別的小朋友都穿戴整齊了,他還在和外套的袖子“搏斗”。 南南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放學回家后,就叫媽媽陪自己練習穿衣服。后來,南南拿著老師獎勵的小紅花,得意洋洋地炫耀了一整天。 林姐說,以前心疼孩子,以為事事代勞就是對孩子好,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累壞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對自己越發(fā)肯定,這些事情背后代表的責任感,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 ◆ ◆ ◆ ◆ ◆ 我在后臺常常收到各種書友提問,其中一半以上是有關孩子的。 在與孩子相關的問題中,多數是這樣的問題: “孩子在商場吵著要買玩具,不買就哭鬧,怎么辦?” “孩子特別抗拒和父母交流,有時候甚至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p> “孩子總是不聽大人的話,說一句頂兩句,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p> …… 這些問題看似容易,仿佛幾句好聽的話,就能把孩子哄過去,但孩子們這些行為背后,其實藏著更多的問題。 提出這些問題的父母,缺少的并不是一個解決辦法,而是一套完整的科學育兒體系。 孩子非要買玩具,不給就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是因為家長平時沒有學會說“不”。我們要學會的其實是如何“和善與堅定并行”,成為溫和、講規(guī)矩的父母。 孩子抗拒和父母的交流,其實是孩子對父母親信任的缺失,我們應該學會的是如何接納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總是頂嘴,有沒有想過父母平時也做不到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能尊重孩子的需求呢? 在成為更好的父母這條路上,我們有太多太多要學的東西,還好,這條路我們不孤單。 美國正面管教協(xié)會家長導師劉奕敏老師提煉出42張正面管教卡片,幫助父母在多個沖突場景找到與孩子相處的最佳方式。 美國正面管教協(xié)會學校導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數十年從業(yè)經歷 致力于親子關系研究 42張正面管教卡片 30個課時,重點講解 (課程已全部更新完畢,終身無限學習) 真實案例+專業(yè)數據 音頻+圖文+卡片適合多種場景 幫助每一位家長找到愛孩子的最佳方式
正面管教30講
1. 正面管教有什么不一樣?你需要知道這些理念
1. 工具卡:避免嬌縱 2. 工具卡:認可孩子的感受+糾正前先連接 3. 工具卡:給予關注+特殊時光
1. 工具卡:和善而堅定+贏得孩子 2. 工具卡:有限選擇 3. 工具卡:做出你的決定并堅持到底
1. 工具卡:掌中大腦 2. 工具卡:積極暫停+憤怒選擇輪 3. 工具卡:擁抱+看著孩子的眼睛
1. 工具卡:頂嘴+語氣 2. 工具卡:傾聽+ 近距離傾聽 3. 工具卡:好奇的問題 4. 工具卡:非語言信號+一個詞提醒
1. 工具卡:鼓勵(鼓勵與表揚的區(qū)別) 2. 工具卡: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關注優(yōu)點 3. 工具卡:致謝
1. 工具卡:著重于解決方案+解決問題選擇輪 2. 工具卡:破解不當行為背后的密碼 3. 工具卡:家庭會議 4. 工具卡:自然后果
1. 工具卡:慣例表 2. 工具卡:零花錢 3. 工具卡:家務活+尋求幫助 4. 工具卡:有限屏幕時間
1. 工具卡: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2. 工具卡:矯正錯誤的三步曲
1. 工具卡:控制自己的行為 2. 工具卡:花時間訓練+每次邁出一小步 3. 工具卡:賦予孩子自主權+放手 點擊文末鏈接,即可購買劉奕敏的正面管教課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