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探春,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賈政與奴婢出身的妾室趙姨娘所生的女兒。 賈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 賈探春是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賈府通稱三姑娘,寶玉及三春均在賈母身邊撫養(yǎng)長大,所受教育極好,與嫡姐元春無異。 賈探春工詩善書,趣味高雅,曾發(fā)起建立海棠詩社,是大觀園中的一位大才女。賈探春關心家國大事,有經(jīng)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鳳姐理家。 賈探春主持大觀園改革,是一位雄才偉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春節(jié)期間制燈謎,賈政以為賈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 林黛玉進賈府后搬到王夫人住處,元春省親后住大觀園。賈探春精明能干,富有心機,能決斷,有“玫瑰花”之諢名。 連王夫人與鳳姐都忌憚賈探春幾分,抄檢大觀園時賈探春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鳳姐兒所以能令行禁止,八面威風,主要原因是她有賈母和娘家做靠山,一旦靠山倒了,她的權威便馬上土崩瓦解。這樣比較下來,探春的管理才華,其實遠高于鳳姐兒。 賈探春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襲人而打壓趙姨娘,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該有喪禮費,卻高過身為姨太太趙姨娘的家眷。 
 賈探春雖受良好教育,因系奴婢所生,又因趙姨娘生了個兒子,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繼而不認沒有背景的親娘及其親戚,維護太太的利益,得到太太認可。 
 雖在鳳姐病假期間,賈探春暫執(zhí)權杖發(fā)動大觀園改革,但權力有限,為時已晚,難以挽回賈府頹勢。 
 探春管理大觀園時,情況比可卿喪事更加復雜,而她還要克服自己“庶出”身份的影響,她能夠在眾人面前樹威、把方方面面的矛盾處理好,又能興利除弊、把大觀園管理得井井有條,充分展示了自己杰出的管理才華。 
 賈探春的命運結局融入海疆戡亂這條重要的朝政主線,由父親賈政做主遠嫁海南鎮(zhèn)海統(tǒng)制周家,躲過抄家一劫。 
 鳳姐兒和探春都有管理才華。但是把二者做一比較就能看出:探春知書識字;鳳姐兒卻根本大字不識,連個賬簿都不會記。探春關注的是整個家族的命運;鳳姐更多的是為了一己之私利。 
 群芳搬進大觀園,賈探春住了秋爽齋。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機感,有憂患意識;鳳姐全靠隨機應變,討好賈母為主。 
 賈探春托賈寶玉出門逛廟會時幫她買些小工藝品,答應做一雙鞋酬謝。這類小事常被母親趙姨娘誤會,埋怨她攢錢給賈寶玉使,卻不給賈環(huán)使,又不肯給賈環(huán)做鞋。賈探春為此深感苦惱。 
 賈政外任學差,賈探春下帖邀請賈寶玉和眾姐妹到秋爽齋,成立大觀園第一個詩社——海棠詩社,自號“蕉下客”。 
 賈赦欲納鴛鴦做小,賈母生氣,在場薛姨媽、王夫人、鳳姐、李紈、寶玉等人皆不敢辯,卻是賈探春勇敢站出來,三兩句話打破僵局。 
 賈探春樹立威信,鎮(zhèn)壓住眾婆子奴仆后,便大刀闊斧推行改革,在大觀園興利除弊,得到了李紈、寶釵、鳳姐、平兒的大力支持以及下人的堅定擁護,寶玉也對她贊不絕口。 
 寶釵搬出大觀園,賈探春表示理解,并揭露家丑道“一個個像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林黛玉去世,賈探春是最后守在她身邊并料理后事的三位親人之一。 
 賈母灑淚道:“三丫頭這一去了,不知三年兩年那邊可能回家?若再遲了,恐怕我趕不上再見她一面了?!?/p> 
 “上轎登程,水舟陸車而去”,“到了海疆,路上風恬浪靜”,照應“清明涕送江邊望”“一帆風雨路三千”。 
 此后賈府蒙難,周瓊又在海疆戡亂,音信不通。直到甄應嘉奉旨安撫海疆,臨行前來拜,賈政才有機會托他去周府看望賈探春。 
 賈探春回京探親,聽見寶玉心迷走失,并家中多少不順的事,大家又哭起來,仍歸于悲劇。 
 鳳姐: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她不錯。只可惜她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里。 
 寶釵:難為你是個聰敏人,這些正事大節(jié)目事竟沒經(jīng)歷,也可惜遲了。 
 黛玉:三丫頭倒是個乖人。雖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兒不肯多走。 
 寶玉:倒是三妹妹高雅。她干了好幾件事……最是心里有算計的人,豈只乖而已。 
 興兒:三姑娘的渾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yǎng)的,“老鴰窩里出鳳凰”。 
 王希廉:寫探春才能、見識超出諸姊妹之上,已暗伏將來遠嫁絕無依戀,必能相夫理家。 
 脂硯齋:噫!事亦難矣哉!探春以姑娘之尊,以賈母之愛,以王夫人之付托,以鳳姐之未謝事,暫代數(shù)月,而奸奴蜂起,內(nèi)外欺侮,錙銖小事,突動風波,不亦難乎! 
 白盾:探春果斷地舍棄趙姨娘賈環(huán)這樣的生母胞弟,而堅決地站在王夫人、寶玉一邊,這既是合乎封建宗法之“理”,同時又合于舍惡就善、舍非就是、舍丑就美的這個“理”。 
 胡文彬:探春之“怒”并非個人恩怨,而是痛訴那些狗仗人勢的下人,家之將亡必出“妖孽”,痛擊是一個領導者所必須的作為。怒,升華了探春生命的意義! 
 【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挚迵p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 
|  | 
來自: kanglanlan > 《紅樓夢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