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鼻迕鞴?jié),這就是一個追思,憑吊逝者的節(jié)日,無論是風和景明,還是細雨霏霏,一樣叫人愁腸百結,愁思滿地。 又到清明!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有一些事情,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 無法懂得。 當我們懂得的時候, 已不再年輕。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 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看過一個小故事:古代有個孝子叫韓伯俞。他的母親在他犯錯時,總是嚴厲地教導他,有時還會打他。待他長大成人后,當他犯錯時,母親的教訓依然如故。 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母親很驚訝,幾十年來打他從未哭過。于是就問他:“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么做。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這說明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奉養(yǎng)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 這個小故事,讓我感動不已。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推薦一篇畢淑敏的小短文《孝心無價》,祝天下的父母平安喜樂,兒女的孝心都有著落。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yè)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孩子。 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yè),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 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 父母走了, 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 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yè)簿上的一個滿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布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父母在時,家就在。 父母老去,家就沒了。 趁父母還在時, 好好的盡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