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部分群體(甚或絕大部門群體),閱讀近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原因何在? 在于閱書的廉價性。 工作,即便枯燥無趣,我們都堅持著日復日,每月的薪資是你可見可得的回報;讀大學、考證書,培訓班,一個文憑,一紙證書,一項技能,在你工作或發(fā)展上,是墊腳石和敲門磚,這是可見的增值。 然而,閱讀,我們讀完一本書,讀完百本書,幾乎無法給我們帶來顯性的“財富增值”。我們耗費時間和精力,這份心力的“耗費”,沒有“變現(xiàn)”“套現(xiàn)”之地。 閱讀的這種“廉價性”和“無償性”,在短視而功利的時代被凸顯,而閱讀本身,被打冷宮。 今天,想跟大家推薦,成甲的《好好學習》,全書275頁,共計18.2萬字。倘若每讀一頁,可以得到一百塊錢,條約絕對有效的情況,會有多少人愿意讀?今晚通宵達旦的讀者將有多少? 對,這是一本可以教你將知識“變現(xiàn)”的書籍,至少可以讓我反省,過去一直閱讀,更多時候是怠惰慵懶,“低質量”又“廉價”的勤奮,從經濟學來說,這是無形而巨大的沉沒成本。 成甲的《好好學習》圍繞一點: 如何最大效應通過閱讀實現(xiàn)自我增值(知識的管理) 本書一個核心詞匯:臨界知識 書中涉及三個模塊:提升認知優(yōu)勢、學習底層思維、掌握臨界知識 1.提升認知優(yōu)勢
2.學習底層思維 底層思維,當讀到這個生澀的名詞時,我腦袋里閃過“底層人民”。即為底層,是否代表了它的普適性、簡單性和通用性?底層民眾在任何國家都占有絕對的比例優(yōu)勢吧,當然你也可以反駁,“我屬于中上層群體”,但我要承認,我是底層人民,同理心使然,底層看底層,底層格外多。
B.底層方法: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內功的基礎,便是反思。作者提到反思的三個好處:發(fā)現(xiàn)知識誤區(qū)、促進產生新知識、督促運用所學新知識。反思能力需要訓練:小事反思,每日反思,深入突破;生活案例化處理、寫反思日記(在這里推薦一本《聰明人都在用方格筆記本》,日記或筆記,都可借鑒) b.以教為學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單一的進行知識輸入,卻很少進行知識輸出,只進不出,是一潭死水,知識的儲蓄池也需循環(huán)往復的活水流動。以教為學,教別人,或與他人探討自己所學的過程,第一,解疑惑疏通,第二,在不同的聲音中反思自己的觀點和理解,開通思路;第三,這是記憶強化的過程,我之前讀過一些書,除了讀過四遍的《紅樓夢》可以記住人名和人物關系,諸如《百年孤獨》《飄》,甚至上周提及的《穆斯林的葬禮》,記憶像被八國聯(lián)軍入侵過,只剩狼藉。 c.刻意練習 這里大家可以閱讀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刻意練習》 C.底層技巧:記錄、定期回顧、付費購買
b.定期回顧:將記錄的東西,定期回顧溫習。 c.付費購買:買書、買網絡教程、花錢購買時間。對于書籍,三個字“買買買”,相比kindle和其他閱讀軟件,我偏好紙質書,而這種剁手是“投資”?;ㄥX買時間,比如坐地鐵和打車相比,表面上是地鐵更便宜,但考慮時間成本和精神成本后,你將打車的時間用來思考或學習,或者調整精神狀態(tài),便于接下來幾個小時的學習,就是為時間付費。 3.掌握臨界知識 千呼萬喚始出來,全書的核心詞匯,到這里才來揭面紗。 臨界知識,通俗來講,少數(shù)的知識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影響,這些知識能更加深刻的改變我們的行動。 A.發(fā)現(xiàn)臨界知識: 對于如何發(fā)現(xiàn)臨界知識,作者給出了四種方法:第一,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第二,找到重要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第三:嘗試用更加基本的遠離來解釋這個知識;第四,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創(chuàng)造記得假設,并驗證。 B.核心臨界知識 a.復利效應: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相差了37.5,隨著被執(zhí)行次數(shù)的提高,差距會進一步擴大。復利效應可以導致冪律分布,一個著名的連鎖信件實驗,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的米爾格蘭姆的“6度人脈”,也是復利效應的運用。 b.概率論:這是初中數(shù)學涉及到的知識,作者秉持一種“為大概率堅持,為小概率備份”的觀點。 c.黃金思維圈:也是三“W”法則,遇到問題用“why—how—what”的思維處理,這是西蒙·斯涅克在TED演講時提出。 d.進化論:用一句流行的話,站在風口的“豬”,在多元又善變的環(huán)境,要及時觸摸到變化的信息,作者也提到“死于知道的太多”,這里又了強調行動。 e.系統(tǒng)思考:既能見森林,又要看大樹。 f.二八法則:這個法則適用于很多場合,作者單從人脈管理來說,在每個人的圈子里,20%的人脈會給你帶來80%的價值。 g.安全空間:作者講到99個成功抵不過一個失敗,所以要冗余備份,構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間。 在上下班的地鐵上斷續(xù)湊完了此文,正好趕在端午小長假,希望能激起一兩個人閱讀的興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