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居得住家,過得去日子,就得自找興奮點,不斷自我調(diào)劑。 就那些東西,就那些做法,老北京的飯食,為什么上千年就沒吃膩?就在調(diào)劑。 老北京把調(diào)劑飯食,叫換頓兒。 換頓兒,主要換主食,主食才代表一頓飯。出門遇見街坊,愛問:“晌午做的什么吃?”答:“包了頓餃子。”馬上贊許:“好飯食。連飯帶菜,連湯帶水兒,原湯化原食。” 老北京換頓兒,各家有各家的換法,但旨在差這樣兒吃。比如:
說完了北京人換頓兒的飯,咱在配些北京人的家常菜:
現(xiàn)如今,北京城里滿大街的飯館兒,都在標榜“老北京家常菜”。其實沒一家是真的。走進去只能吃到“店家菜”,根本不是“家常菜”,更非“老北京”。老北京的家常菜,不在街上的店里,而在老北京的百姓家里。 北京人的家常菜,是北京人居家的“過日子菜”;街上飯館兒的“家常菜”,是做生意的“買賣菜”。“買賣菜”與“日子菜”本質(zhì)不同,也就不可能做到原汁兒原味兒。 老北京的25道家常菜
白菜豆腐保平安
炒蔥頭
炒黃瓜
炒尖椒
炒蒜苗(蒜薹、蒜毫,目前對于這種菜北京人叫法多樣)
炒蝦仁
炒雪里蕻
爆羊肉
燉雞翅
咕嘟豆腐
海米炒冬瓜
燉鯉魚
雞蛋炒韭菜
侉燉黃花魚
燜扁豆
炒芹菜
炒榨菜
燒茄子
炒白菜
炒洋白菜
燉肉
西紅柿炒雞蛋
西紅柿炒茄子
蝦皮西葫蘆
蝦皮小白菜 今日互動:您家是怎樣換頓兒的? 來源:鐘源先生的《古巷拾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