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體驗要素》封面 面對“這張圖、這本書”以及“用戶體驗要素(五層次模型)”,如何評價? ——答:了不起的核心工作邏輯! ![]() 另存→保存→打印 2000-03-30(我讀初一),本書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簡稱:JJ)繪制了一個三維模型,就是上圖“用戶體驗要素(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用于解決“交互設計”的“用戶體驗”問題,幫助了成千上萬的設計師、開發(fā)者開展工作。 用戶體驗,真的是個很難理解、更難把控的東西!這個關乎“用戶行為、用戶心理”的感性指標,常常讓交互設計初學者“既迷茫,也抓狂”,本文、本書,堪稱:指南。 ![]() 1.先了解一下,這是一個什么問題: (1)什么是交互設計? 答:交互設計,是要創(chuàng)建和設計“人”與“產(chǎn)品、服務”之間有意義的關聯(lián),從而達成使用者的目標。 (注意,定義即目的。) 交互設計,實際上是一個特別年輕的工種,它與“用戶行為、用戶心理”有關,通過“界面設計、交互設計”使得“可用性”和“用戶體驗”得達到較高標準。交互設計,廣泛涉及到一系列學科,例如:人類工程學、心理學、認知科學、信息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美學等。這個工種,實際上在“工作內(nèi)容、工作方法”至今也沒有定論,但在目標上,它要求最終設計的成品,能同時滿足“可用性”和“用戶體驗”的高標準。 (2)為何做交互設計? 答:交互設計,是要創(chuàng)建和設計“人”與“產(chǎn)品、服務”之間有意義的關聯(lián),從而達成使用者的目標。 (重復,目的即定義。) 從用戶角度來說,交互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chǎn)品易用,有效而讓人愉悅的技術,它致力于了解目標用戶和他們的期望,了解用戶在同產(chǎn)品交互時彼此的行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還包括了解各種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對它們進行增強和擴充。交互設計還涉及到多個學科,以及和多領域多背景人員的溝通。 總結一下,要“可用性”高,且“用戶體驗”良好,這恐怕是個大難題! ![]() 2.JJ解決問題的思路? 實際上,在“網(wǎng)頁開發(fā)、軟件設計”的全部工作流程中JJ的“用戶體驗要素(五層次模型)”都已經(jīng)成為通用的工具模型。 之前人們的大部分方法論,恐怕大部分“要么太瑣碎(關注細節(jié))、要么太漫長(關注能力)”,直到JJ提出了這個“既有系統(tǒng)性、又有實踐性”的方案! 這個方案的核心思路,是:抽象、模型! ——作者用“可視化”模型,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構問題。通過這個“精彩的模型”進行抽象,將“底層的工作邏輯”和“表層的工作方法”一并呈現(xiàn)給大家,然后從本質上回答了“問題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實在是了不起! 可能有人問,有多了不起?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是想表達“方法”的作用,而作者了不起的地方是: 結構化“漁”,告訴你底層邏輯,明白:為什么? 模型化“漁”,展示你底層規(guī)律,預見:怎么樣? JJ進行結構化、模型化的過程中,有2個關鍵的“深度思考”(也是最有價值的挑戰(zhàn)): (1)深度挖掘,由表及里,剖析了“戰(zhàn)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xiàn)層”這個“自下而上”建立的模型,是如何發(fā)生“連鎖反應”的。 (2)將“網(wǎng)頁設計”與“軟件開發(fā)”作必要區(qū)分,從而“統(tǒng)籌”和“辨析”各種“易混淆”的概念,從而清晰地解構了工作任務,梳理出科學的流程。 說實話,這種“手術刀”一樣的視角,橫切、縱切,隨心所欲看到事物結構的本事,讓人佩服、值得學習。完成“橫切”和“縱切”之后,JJ得以向大家展示“全貌”和“結構”,接下來,具體說明結構作用的機理和規(guī)律就容易了。 ![]() 3.JJ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段干貨超有用!感謝“小V企培”團隊,集中討論,團隊智慧,建議小伙伴們保存下來。) 有了“橫切”和“縱切”,接下來說明問題就變得相對輕松了。 ![]() (1)戰(zhàn)略層 主要解決“我們要不要做這個項目”的問題,回答的過程,就是尋找商業(yè)模式、發(fā)掘用戶需求的過程。 ①商業(yè)目的(我們想要什么?) ②用戶需求(用戶想要什么?) 在這個層次,其實是不分“網(wǎng)頁”和“軟件”的(即:不縱切),因為無論網(wǎng)頁、軟件,都需要考慮這兩個問題。 (2)范圍層 在“戰(zhàn)略層”,確定了“商業(yè)目的”和“用戶需求”之后,其實“大致范圍”就定了,但“范圍”的“具體界限(或者說外延)”還沒有確定,這就是“范圍層”的意義: ①功能規(guī)格(做哪些功能?) ②內(nèi)容需求(給哪些內(nèi)容?) (3)結構層 前面“范圍層”已經(jīng)列出了功能、內(nèi)容清單,接下來,就需要研究一下,這個“功能匯總”和“內(nèi)容匯總”如何有效組織起來,總不能隨便扔地上吧?又不是開跳蚤市場?——所以,超市的商品,是需要“分門別類”且“符合邏輯”的,類似于是“物流管理”的,這個活兒,交給“結構層”。 ①交互設計(應為:功能設計) ②信息架構(仍叫:信息架構) (4)框架層 說白了,“結構層”只是整理了一下“功能”和“內(nèi)容”,甚至,這個“整理”是個思維過程,并不是個具體行為。接下來,“框架層”才是那個真正“設計貨架、擺放商品”的人,而且還需要“設計路徑、規(guī)劃流程”,這個部分,才是用戶能看到的部分。 ①界面設計 ②導航設計 ——③信息設計:無論是“軟件的界面”還是“網(wǎng)頁的導航”,其底層設計,是信息設計。這一步,不同于“結構層”的思維處理,是需要形成具體文檔的,即:信息架構圖。 (5)表現(xiàn)層 (建議改為:視覺層) 這層的工作,是視覺設計,也是很多初學者以為的“美工環(huán)節(jié)”,實際上,視覺設計的范疇,肯定會超過美術范疇。在方法上,有“對比/一致”的要求。在具體內(nèi)容上,包含:配色、字體、繪圖等。做的成熟了,還需要形成企業(yè)VI、CI系統(tǒng)。 JJ在論述時,還反復強調了“連鎖效應”,即:不僅有下層與上層的決定,也有上層對下層的反作用,交叉印證、連鎖反應。因此,能否進行“考慮成分、設計周密”的流程管理,將直接決定項目成敗。 ![]() 4.敲黑板 劃重點 最后,提示大家,在本書當中JJ還分享了很多具體操作技能,包括且不限于: 降低閱讀負擔、聲音的妙用、有效呈現(xiàn)、UCD(用戶中心設計)、UED(用戶體驗設計)、戰(zhàn)略層決策、可視化文檔、FAQs、功能規(guī)格、內(nèi)容需求、場景、內(nèi)容清單、節(jié)點(node)、視覺詞典、配色方案、排版設計…… ![]() 基于用戶體驗要素的交互設計流程-來自網(wǎng)絡 |
|
|
來自: budaozheli > 《用戶體驗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