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世紀初青藏高原上的吐蕃開始崛起,隨著吐蕃的日漸強大,開始了對鄰國的征服兼并之戰(zhàn)。在吐蕃雄主松贊干布(在位期間629—650年)的統(tǒng)治時期,吐蕃大軍先下孫波,使唐古拉山脈以南地區(qū)盡歸吐蕃所有。公元638年吐蕃大軍東征吐谷渾,奪得青海霸主地位。再克與吐谷渾關系良好的黨項、白蘭諸羌等部。最后吐蕃大軍又于公元644年一舉蕩平青藏高原西北的強國象雄,消滅了勁敵,使吐蕃成為青藏高原的主人,并使勢力擴張到了克什米爾東部一帶,為其今后爭雄于中亞打下了基礎。同時吐蕃的勢力也向喜馬拉雅周邊地區(qū)擴張,泥婆羅等國成為了吐蕃的藩屬。 吐蕃和被其征服周邊鄰國 當時吐蕃南面的大國是天竺(印度),公元7世紀初天竺處于菩西亞布蒂王朝的戒日王統(tǒng)治時代。唐朝著名的高僧玄奘當時也正在印度游學,玄奘說戒日王“孜孜不倦,竭日不足”,是位賢明的君主。戒日王去世后,他的國家很難維持下去了,一位大臣篡奪王位,名叫阿羅那順。 吐蕃和天竺的戒日王朝 公元648年,大唐右衛(wèi)率府長史王玄策率領一個使團出使天竺,天竺國王阿羅那順對使團的態(tài)度很不友好,與唐朝使團兵刃相見,俘虜了王玄策的隨從三十人,掠奪了貢物。王玄策只身逃脫,進入吐蕃西境。王玄策向吐蕃求援,當時大唐和吐蕃間剛剛建立了友好關系,文成公主正居住于吐蕃。于是,松贊干布立即派出吐蕃精銳一千二百人和吐蕃屬國泥婆羅士兵七千余騎組建的遠征軍,迅速攻入中天竺,包圍了茶馎和羅城,激戰(zhàn)三七攻破此城,斬首三千余人。吐蕃和泥婆羅聯(lián)軍所向披靡,百姓四散逃跑,溺水死者達萬余人。阿羅那順棄城出逃后,組織余部再戰(zhàn),又被聯(lián)軍打敗。最后阿羅那順成了俘虜,其殘部奉王妃和王子之命以乾陀衛(wèi)江為險阻擋,仍被聯(lián)軍擊潰,抓獲王妃、王子及男女一萬二千多人。聯(lián)軍閃電般的攻擊大大震動了天竺,歸降的城鎮(zhèn)聚落達五百八十余所。吐蕃軍隊第一次在佛教圣地——天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阿羅那順被王玄策帶到長安。吐蕃軍隊當時雖然占領了中天竺,但未久留。吐蕃的軍隊也許不習慣天竺的高溫氣候,但天竺北部的蒂爾湖地區(qū)被并入了吐蕃王朝的版圖。 吐蕃騎兵 松贊干布因王玄策事件,吐蕃及屬國軍隊攻入天竺,之后有關吐蕃在天竺的軍事行動記述很少。吐蕃贊普赤松德贊(755年至797年在位)時期,吐蕃又開始了四面擴張?!栋蛥f(xié)》中簡短記載有赤松德贊時吐蕃出兵天竺一事?!栋蛥f(xié)》是這樣記載的:吐蕃桑耶寺白塔建成以后,為了裝藏,吐蕃準備派軍隊前往摩揭陀國,以取得達日孜多塔內如來佛的舍利,遂征集大批人馬,遠征天竺。吐蕃軍隊到達貝莫貝塘時,天竺一位國王被吐蕃大軍所震懾,急忙把吐蕃贊普的靴子懸于宮門,率領部屬出入其下,表示歸降吐蕃。并說:“我的國土愿入贊普您的腳下,奉納貢賦?!贝说乜赡苁呛愫颖卑犊拷罗男?。然后吐蕃大軍渡過恒河,抵達中印度摩揭陀國,摩揭陀人將財富運往屋敦達布日,爾后紛紛逃往東天竺。吐蕃騎兵未遇任何抵抗進入摩揭陀,禮拜金剛座菩提樹,從塔中取出舍利,凱旋北歸。在恒河北岸派人留守,并建鐵柱,標明恒河北岸屬于吐蕃領土。 赤松德贊 這次圍繞如來佛舍利而進行的遠征,實質上是赤松德贊對外軍事擴張的組成部分,如來佛舍利不過是奪得的戰(zhàn)利品而已。只是《巴協(xié)》中記載的不清,帶有傳說性質。守衛(wèi)鐵柱的士兵后裔一直居住于印度,形成一大城鎮(zhèn)。因而吐蕃與天竺之間不僅僅是吐蕃人接受天竺的佛教,而且還有戰(zhàn)爭的一面。甚至在佛教的引進中,吐蕃也憑借了其強大的武力,掠回了不少佛教圣物,而不全是以一種和平的方式禮請?zhí)祗玫母呱?/str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