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港看云\快意江湖之后,不該讓風雪落幕\郭一鳴 2019-04-12 03:18:09大公報 ![]() 圖:香港樹仁大學日前舉辦“詠春─傳承與保育”講座,葉問長子葉準師傅(站立者左)即場示範詠春\大公報記者 黃洋港攝 九十五歲的葉問長子葉準師傅與孫子、葉問宗師兩代后人同臺“過招”你見過嗎?上周六下午在樹仁大學邵美珍堂,數(shù)百名葉問迷親眼見到這一場面,同場除準叔葉準師傅,還有其他七位葉問徒弟徒孫一起出席活動,包括梁錦棠、駱勁江、彭耀鈞、李煜昌、嚴志偉、徐貫通和黃匡中,八位詠春師傅同臺亮相,陣容空前,黃貫中、梁錦棠、駱勁江、李煜昌等多名師傅分別親自示範葉問詠春功夫,雖然只是三招五式,十個八個動作,但掌風陣陣拳風習習,臺下觀眾看得如癡如醉,每一位師傅示範都贏得掌聲一大片。 筆者不諳武林完全不懂武術,對任何功夫門派包括詠春一無所知,純粹因為看過葉問電影的緣故,喜歡詠春武功,所以,接獲樹仁大學新聞系副主任李家文邀請出席“詠春─傳承與保育”講座,立即應允,甚至取消與講座日期相撞的一項安排,為的就是想親眼一睹這一著名傳統(tǒng)武術流派各掌門人的風采,順便了解中國功夫在本港傳承的情況。 出身佛山世家的葉問,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香港創(chuàng)立詠春拳,六十年代中期正式成立詠春體育會,成為一代宗師。準叔自七歲起隨父親葉問宗師習武,一九七二年宗師仙遊,葉準開始傳授詠春拳,一同出席講座的現(xiàn)任明愛莊月明中學校長彭耀鈞便是準叔的入室弟子,準叔更曾於二○一○年憑在電影《葉問前傳》飾演一代宗師梁璧,奪得第十三屆上海電影節(jié)傳媒大獎最佳男配角。黃匡中師傅的父親黃淳樑師傅,更是另一位武林宗師李小龍的授業(yè)師兄。臺上其他各位師傅分別講述自己投身葉問詠春門下的故事,或從好玩開始,或慕名而來,而學成之后各自設館授武,傳承詠春,準叔更遠赴歐美澳紐等國傳授武功。經(jīng)過六七十年,葉問詠春拳在香港獨樹一幟發(fā)揚光大,弟子眾多遍及世界五大洲。準叔及各位葉問弟子的故事,其實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傳承的縮影。 葉問詠春在香港最興盛之時,內(nèi)陸的武林正受到衝擊,經(jīng)歷十年“文革”浩劫,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括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反而在香港、臺灣或海外得到傳承甚至發(fā)揚光大,九十年代我在臺北見到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起廣州武漢要正宗得多。香港潮屬社團每年舉辦盂蘭節(jié)之隆重熱鬧,在發(fā)源地潮汕一帶反而不多見。一代宗師葉問當年如果不離開佛山來到香港,恐怕很難快意江湖,遑論有今日葉問詠春拳的局面。見多識廣的老友許平兄提醒,葉問詠春拳與當今佛山永春拳屬同一門系,佛山永春拳并未失傳。我曾經(jīng)在佛山嶺南新天地見到有一個詠春堂,內(nèi)陸媒體報道又叫道“詠春”,不知永春和詠春是否系出同門。令人高興的是,近年內(nèi)陸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保育不遺余力,捨得花錢,據(jù)悉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的故鄉(xiāng),有“南派武林之鄉(xiāng)”的佛山,正全力打造世界功夫之城,前年還舉辦國際詠春拳大賽。 反而在香港對於葉問詠春的傳承和保育遇到現(xiàn)實問題。出席講座的各位師傅,不少開設武館授徒,并以教授詠春作為職業(yè),但近年租金飛漲,一個五百平方呎單位的租金,可能需要用十個八個學生的學費去支付,再扣除水電管理費等雜項開支,師傅本人的收入非常有限,唯有憑傳承詠春的信念才能堅持下去,但長此下去,今后還有誰愿意開武館教拳?無人開館授徒教拳,葉問詠春如何傳承?講座上主持人李家文問,應該如何傳承葉問詠春的精神和文化? 其實,所謂葉問詠春的精神文化,包含在一整套詠春拳術武功之中,傳承和保育詠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詠春拳一代一代傳下去。李家文和樹仁大學商業(yè)、經(jīng)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得到衛(wèi)奕信勳爵文物信讬資助,展開“詠春的傳承和保育”項目,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拍下各位師傅表演全套詠春拳路,記錄第一手資料,而上周六的講座,也是計劃的一部分。 前人快意江湖,后人不該讓風雪落幕。希望除了學者、民間基金等有心人士之外,特區(qū)政府也能為葉問詠春這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和保育,提供實質(zhì)性的支持。 |
|
|
來自: 太乙ocwfrzeutj > 《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