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jié)是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古往今來有眾多描寫清明節(jié)的詩詞。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達人。 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描寫清明節(jié)的5首唐詩,第3名文采飛揚,第1名家喻戶曉。 第5名,《清明日園林寄友人》:今日清明節(jié),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賈島和孟郊齊名,人稱郊寒島瘦。他的詩風比較注重煉字,也喜歡描寫寒苦枯寂的內(nèi)容。 不過賈島這首《清明日園林寄友人》詩風倒是顯得比較明快,語調(diào)也是比較歡快。 詩歌的內(nèi)容很容易理解,賈島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在園林忠欣賞景色,看到景色十分優(yōu)美,不由得懷念起朋友來。 詩歌最后兩句就是對朋友說的話,仿佛家常口語,令人感受到他的殷殷誠意:“你什么時候能過來啊,我們一起喝酒一起賞花?。 ?/p> 的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不管是清明節(jié)也好,中秋節(jié)也好,我們在節(jié)假日的時候其實也總是想到朋友的。 只不過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事務要處理,就算想要聚會,也未必能夠真的相聚。所以我們看賈島這首詩清明節(jié)懷念朋友的詩歌,真的是共鳴滿滿啊。
第4名,《清明日次弋陽》:自嘆清明在遠鄉(xiāng),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新火,點作孤燈照洞房。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權德輿。這首詩是權德輿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的時候,懷念親人而寫下的懷念之詩。 還是那句話,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詩人一個人看著“桐花覆水葛溪長”的景色,就想起了家里人,還想象家里人的動作。 可以說,這首詩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異曲同工之妙:“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p>
第3名,《清明后登城眺望》: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 劉長卿的五言詩寫得很好,他自己也很驕傲,所以他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五言長城”。雖然他是自大了一點,不過他確實有自大的資格,五言詩真是很不錯。 他這首寫清明節(jié)剛過去的唐詩,就顯得文采飛揚。通篇都是寫景,卻寫得節(jié)奏分明,遠近結(jié)合,頗見巧思。 詩中大量的意象,比如百花、萬井、綠草、江流、夕陽,讓這首詩顯得畫面感十足,給人一種美好景色的享受,真是很不錯。
第2名,《清明日》: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建勛。雖然這個詩人沒啥名氣,但是這首詩確實不錯。 前兩句寫別人欣賞清明節(jié)的景色,而他卻躺在家里睡大覺。后兩句是說沒有朋友來拜訪,只有楊花像是老相識,是不是飄到床前。 這首詩雖然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詩人心中的孤獨,寫出了他那種孤芳自賞的堅持。 他雖然渴望朋友,居然癡心到把楊花當成朋友了,但是他并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和那些不喜歡的人去交朋友。 他寧愿沒有什么朋友,寧愿睡大覺,這種固守的孤獨真是令人同情啊。 第1名,《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這首詩真是家喻戶曉,小孩子都會背,所以就不多說了。 不過關于這首詩,倒是有一點小趣事可以談談。 有人把這首《清明》改成了五言絕句:“時節(jié)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p> 修改者的用意在于:題目說了清明,所以第一句的清明兩個字可以省略。至于行人,就自然有在路上的意思,所以也省略。 至于是誰問酒家誰指路,問題也不大,所以都可以省略。
其實這樣修改,就完全破壞了原作的詩意,粗看之下覺得還算通順,仔細一想,覺得還是原版好多了。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呢?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清明節(jié)的古詩詞呢?歡迎留言哦。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傳統(tǒng)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收藏和分享小編的文章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