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班VS新手:母子對話系列 2019年《班主任之友》雜志與微信同時推出“老班VS新手:母子對話”欄目,敬請關注! ?寫在前面的話 2018年9月,我們的老朋友——“全國模范教師”于潔,開始了與一位剛剛走上教壇的“菜鳥”班主任的持續(xù)對話。 這是,真實、真誠、有料的交流; 這也是,一對母子的對話; 這更是,一位老教師手把手地引領新教師邁向專業(yè)之路的對話。 未來,必定會是,兩位教育同行在教育之路上以資切磋的分享對話。 兒子的教育敘事 這么認真竟然成績不好 老實,好學,勤奮,上進。 寫下這些優(yōu)點,我甚至覺得他學不好肯定是因為我沒有教好。 我對于小楊的印象深刻,我和他說話時,他總是會努力瞪大眼睛,顯出很認真聽我講話的樣子,頭時不時地點,偶爾還會思考一番,當他回答我的時候,總是聲音很小,幾乎可以用“囁嚅”來形容。 小楊很善良,他總是和所屬小組的組員相處融洽,上課時積極討論,有幾次他們的組里的組員很吵,影響到其他小組的討論,作為語文組長,他會一本正經(jīng)地皺起眉頭,小聲呵斥他們,讓他們放低音調。 小楊是班級里語文課上能夠積極發(fā)言舉手的少數(shù)幾個人,他很羞澀,起來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所以我總是努力的湊近他去聽,也很多時候會去鼓勵他大聲回答問題。 有一次他點評別人的預習展示時,點評說別人聲音很小,結果被周圍同學一起開玩笑,“你聲音也很小呀!” 他瞬間臉紅到耳根,得到我的示意后如釋重負的坐下。 因為他一直好學上進,平時成績也能達到中上等水平,所以直到這學期末,我?guī)缀鯖]有和他的家長交流過,因為小楊挺讓人放心的,能夠積極自主地去學習。 當期末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小楊竟然堪堪過了及格線。 他的家長立馬給我打了電話,和我講了一句非常揪心的話:“小楊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學了?!?/p> 他的家長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能想象到小楊聳拉著腦袋的樣子。 只能和家長說明天我去和小楊談談。 心里很慶幸期末考試完之后還能和學生有空余的時間作交流,畢竟期末考試是一學期的總結,如果考得不理想,很可能會影響孩子整個假期的心情,更有可能會在下學期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當他站到我面前時,我竟有些不知道怎么面對他,只能盡可能給他分析試卷,安慰他這一次的期末考試題型比較新,不適應而偶爾考差一次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我們把試卷上反應出來的問題,在寒假里重點花時間在上面,這次考試的失利反而會成為你的墊腳石。 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小楊還是點頭又點頭,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何到了小楊這邊,耕耘后就沒有收獲了呢? 寒假的時候,小楊也一直在QQ上傳給我他的作業(yè)和反思。 經(jīng)過一個寒假的努力,在前幾天開學時,他當之無愧的被同學選出來作為優(yōu)秀寒假作業(yè)者。 然后小楊在這個學期初的調研測試中,再次失利,100分的試卷只考了64分,幾乎和平均分持平,基礎不理想,作文更是只有25分(滿分40分)。 我很擔心小楊的狀態(tài)會不會因為這兩次的考試而更加低迷,也不知道如何再去安慰他了。 對于好學上進又停滯不進的學生,我該怎么辦呢? 老媽于潔的點評 看到認真的背后 這樣的學生不是小楊一個,幾乎每個老師都遇到過。 感覺真的很認真,但是就是考不出好分數(shù)。 因為學習態(tài)度很好,所以老師心里很抓狂,不知道怎么再去教育了。 但是教書的時間長了,遇到這樣的學生多了,老教師就漸漸看出了一些名堂來。 我把你的這個教育敘事給我的沙龍成員們看,周春紅老師很快就寫下了她的看法: 1 小楊內心深處當然是有進取心的,但是老師在學校里看到的“認真”卻不一定是百分百的。 從案例中,“我?guī)缀鯖]有和他的家長交流過。因為小楊挺讓人放心的,能夠積極自主地去學習?!?/p> 可以看出老師對小楊的了解都是來自在校期間對他的觀察,要知道學生是有多面性的,他在學校和家里可能是完全判若兩人的狀態(tài), 所以我建議老師多關注他,加強家校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態(tài),比如:孩子在家寫作業(yè)的速度怎么樣,在家是否玩電子產(chǎn)品,是否能做點預習復習工作。 當家長說“小楊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學了”的時候,教師選擇了和小楊談談,這個時候其實適合與家長面談,共同找出原因幫助孩子。 2 教育是慢的藝術,要學會等待。 每朵花的花期都不一樣,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如果小楊真的一直很努力,那么有可能是時候未到。 小楊之前的成績都是中上等,還是不錯的,期末考試考砸了,教師采取的是幫他分析試卷,這樣做其實孩子很被動的。 建議教師可以讓孩子自己分析失利原因,引導孩子學會反思,因為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只有對癥下藥,才會有療效。 教師單方面的安慰與分析效果可能甚微。 同時,教師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相信孩子終會進步,畢竟語言的學習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學會靜待花開,給孩子信心。 3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幫助孩子尋找適合他的學習方法。 如果小楊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都沒有問題,那問題可能出在學習方法上。 有部分學生看起來很勤奮,可是學習的效率卻很低下,仍然采用小學里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語文,殊不知現(xiàn)在的語文學習更多的是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 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更甩下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xiàn)讓15%的人做不完”! 初中階段語文名著數(shù)量也是大大增加,光靠上課聽聽、讀讀背背,已經(jīng)難以應對現(xiàn)在靈活多變的題目類型。 學生要改變學習方法,老師也要改變教學方法。 4 挫折教育非常必要。 教師可以找小楊單獨談心,告訴孩子我們很能理解他的感受,然后幫助他尋找出他停滯的原因,并且鼓勵他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這其實才是人生的樂趣所在。 當有一天他終于進步的時候,他會萬分興奮。 同時,引導孩子找到與自己水平相當?shù)母偁帉κ?/span>,這樣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斗志,讓孩子越挫越勇。 看完周老師的分析,不知道你是否有所啟發(fā)。 我還想補充幾點我的看法。 我注意到小楊有著比較矛盾的性格。 和老師交流的時候:一方面是瞪大眼睛拼命點頭,一方面是囁嚅的表達; 上課的時候:一方面是自己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一方面是低到極點的聲音;一方面自己發(fā)言聲音很低,一方面卻批評別人發(fā)言聲音太低…… 矛盾的性格背后,一定和家庭有較大關系。 我猜想他的家里應該有個比較強勢的家長,這個強勢不一定是高聲怒吼型,很有可能是比較苛求型的。使他產(chǎn)生畏懼,一方面很乖巧,瞪大眼睛、拼命點頭,應該就是在強勢中被訓練出來的,另一方面也讓他有了不自信的性格。 而這樣的孩子,在遇到比較靈活的試卷時,往往就容易失利。 他的心態(tài)會很不穩(wěn)定,他的靈活性會很不夠。 他在家里見到了如何強勢的管理,就會在一定場合模仿這樣的一種腔調,比如他在管理自己的小組成員時就呈現(xiàn)了這樣的模樣。 但他又是喜歡你這個老師的,從他對你的態(tài)度完全可以看出來,他是希望自己學好你的功課的。 因為他感覺到了你對他的欣賞。 如果是我,面對小楊,我會告訴自己忘記他的那兩次失利。 不在他面前再提起那兩次考試成績,把他當成一張白紙,一切重新開始,繼續(xù)表達你對他的欣賞。 當小楊發(fā)現(xiàn)你不再提起那兩次考試成績時,他會長舒一口氣,不再背上沉重的包袱。 如果是我,會研究小楊的試卷。 看看是否審題不到位,是否靈活性不夠,是否作文跑題了,是否把課堂上講過的都做出來了,從而在課堂提問時有針對性地讓他回答他原來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如果是我,會給他定個小目標。 比如下一次語文考試,基礎扣在幾分以內,作文扣在幾分以內。 讓他自己來定。 男孩子,一旦有了目標,會和從前有所不同。 如果是我,會和家長面談。 了解家長是否經(jīng)常指責小楊,導致小楊自信心不夠,從而和家長溝通如何讓小楊變得自信起來。 有時候我想,教育工作的有趣和魅力就在這里。 帶著好奇的心態(tài)去觀察去研究,就像李時珍嘗百草一樣,一旦找到了,能夠對癥下藥,有所效果,內心就有很大的成就感。 這就是職業(yè)的幸福感。愿你永遠保持好奇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