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病皆由痰作祟 ”提到痰,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咳嗽會產生痰。 但在中醫(yī)里,痰的概念要廣泛得多,它往往與“飲”并稱。痰飲是指由于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或飲食所傷,使肺、脾、腎、三焦等臟腑的氣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謝障礙,停留或滲注于體內某一部位而發(fā)生的病證。 痰一般以較稠濁的稱為“痰“,清稀的稱為”飲“。痰有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我們咳吐出來有形可見的痰屬于有形之痰,不難對付;另一種無形之痰才難纏,它是指停滯在臟腑經絡等組織中的痰。通俗地說,就是體內代謝不掉的垃圾。 這種無形之痰平時看不見、摸不著,只有有經驗的醫(yī)生才能通過舌苔、脈象等特征判斷。但這種痰又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原因,所謂“百病皆由痰作祟”,三高癥、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脂肪肝、中風、心臟病、腦血栓等,都與痰邪有一定關系。 由于痰濕產生的原因與脾胃有關,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導致濕邪聚集,久而久之,則會聚濕生痰。 所以,燥濕化痰要在胃經和脾經找穴位。 01|豐隆穴它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是非常有效的化痰穴位,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無形之痰,對清理人體多余的營養(yǎng)或代謝后產生的廢物垃圾,非常有效。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外側自犢鼻至外踝尖之間中點,脛骨外緣再向外約兩橫指處。 按摩手法:先點后揉。即先向下用力點壓豐隆約10秒鐘后,保持向下的力道,改點為揉,操作約10秒鐘,如此反復至少3分鐘,再換另外一側。 02|陰陵泉穴脾主運化氣血,脾經不通的人氣血必定會不足,多按陰陵泉,既可以培補氣血又可以健脾袪濕。因為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五行屬水,是脾經經氣注入的地方,脾經經氣在這里最為盛大,具有健脾化濕、通利三焦、清熱利尿的作用,是人體上非常重要的健脾祛濕利水的要穴。 取陰陵泉穴的時候,要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陰陵泉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每次按摩50下左右,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兩腿都要按摩,一般按摩兩周就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功能主治: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