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波普藝術,就是POP Art,集時代感與大眾審美一體的藝術形式。 歐普藝術比較小眾,我來科普下。 1955年,歐普藝術運動在法國巴黎丹尼斯·勒內畫廊(Galerie Denise René)舉辦的一場名為“Le movement”的群展中醞釀而生。 該展覽邀請了未來歐普藝術的先驅人物:比利時雕塑家保羅·布瑞、玻利維亞藝術家耶穌·拉斐爾·索托以及藝術界的元老級人物馬塞爾·杜尚。 歐普藝術是精心計算的視覺的藝術,使用明亮的色彩, 造成刺眼的顫動效果,達到視覺上的亢奮。 歐普藝術(op art)運動誕生后,視覺錯覺才被認可為一種藝術形式。 1964年,《時代》雜志賦予了它們“歐普藝術”這一術語。 1965年,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舉辦了“眼睛的反應”(The Responsive Eye)展覽會。 在展覽會上,歐普藝術家們探究了視覺感知的許多方面,例如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實中不會存在的“不可能圖形”,以及關于光亮、顏色和形狀感知的幻覺。 但是“會動”的幻覺圖片引起了特別的關注。 在這些欺騙眼睛的詭計中,靜止的圖案讓觀看者在主觀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錯覺,誤認為它們是在動的。 因此歐普藝術(Optical Art)又被稱為“光效應藝術”和“視幻藝術”,它是繼波普藝術之后,在西歐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風格流派。 其實人們一直活在幻覺中,而不自知。 |
|
|
來自: AiLianShuoZouD > 《科技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