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tǒng)中的杏花有一個特點,就是變色。含苞待放時,杏花是艷紅色的,稱為紅杏。但隨著花瓣的伸展,紅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花落時就成了雪白一片。 揚萬里根據(jù)杏花的這一特點,寫了一首頗具理趣的詩:“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span>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現(xiàn)在也培育出一些整個花期都是紅色的觀賞杏花。但在詩詞的意象中,當用到杏花這個意象時,最好還是依照傳統(tǒng),因為詩詞中的意象和現(xiàn)代詩有所不同,詩詞的意象投射到人們心智中的影像是基本固定的,讀者從你寫杏花的顏色就基本可判斷花開的階段,例如: 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宋.魏夫人) 這時杏花還是含苞待放或剛剛盛開。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宋.趙佶) 胭脂勻注,這是寫杏花開得最盛的時候了。 溢艷紅顏消減盡,空余素袖冰裙。 這是我寫《臨江仙.杏花》的起句,素袖冰裙便是從杏花將落的時候落筆。 這是我們在寫詩詞時要注意的。此外我們用到杏花此一意象時,還要注意一些其包含的信息,例如,我們寫杏花的鮮艷,不宜寫其妖艷、也不能寫其冷艷。妖艷是桃花用的,冷艷是梅花用的。杏花的艷是俗艷,如上面句子中的“溢艷”,溢者俗也。 此外,杏花這意象還包含有輕浮、風流的信息,所以總是與青樓女子混在一起,例如,宋祁所寫《玉樓春》中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其背景是寫攜妓春游。而由題目句子引申出的漢語詞匯“紅杏出墻”,之所以能給人帶來別樣聯(lián)想,也是因為杏花此意象中,所帶有的輕浮、風流等信息。 最后,我們再讀讀下面這首很出名的唐詩: |
|
|
來自: ycsyhrp2018 > 《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