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前的四月,那個曾用價值2個億的破杯子喝茶的劉益謙,終于等來了一幅價值3億的贗品書法。對于稍稍關(guān)注收藏的人來說,劉益謙這個名字絕對不陌生,動輒上億的收藏玩法讓他成為收藏界的神話傳奇人物,而他所創(chuàng)下的最“?!笔詹仄孥E,就是在九年前用3億多元收藏了一幅贗品書法,而且耗費了五年時間歷經(jīng)曲折才將這件贗品收入囊中。 ?琉璃廠 很多人會對上面這段話“圈重點”:贗品!3億!劉益謙!這3個詞圈出來之后,是非常難以讓人相信的,劉益謙何許人也?他怎么可能犯如此大的錯誤花3億去買贗品呢?如果再告訴你,他花3億買下的這幅贗品書法,當時別人是花五塊在琉璃廠買下來的,你是不是會更加不相信了? ?2010嘉德拍賣現(xiàn)場 劉益謙當然不會犯低級錯誤,而且他手下的頂級鑒定團隊也早就知道這件書法是贗品。當時這件贗品書法的所有者委托嘉德在2010秋拍上拍,劉益謙和他的團隊決定拿下這件書法,他在場外電話遙控參與競拍。嘉德方面對劉益謙的參與非常重視,由嘉德總裁胡妍妍在場內(nèi)親自與劉益謙實時溝通代為舉牌,最終以超過3億的天價拿下。 ?嘉德總裁胡妍妍舉牌 這件贗品書法就是王羲之的《告姜道帖》,這幅書法之所以是“贗品”,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幅書法并非王羲之的真跡,而是后人仿摹的,但這并不影響它的價值,因為它仍是一件年代久遠的罕見書法,具有書法和文物兩大價值。這件仿摹王羲之的書法劉益謙之所以愿意花3億買下,是因為目前全世界范圍內(nèi)也沒有王羲之的真跡,而且像這樣的仿摹書法全世界也不會超過十幅。 ?告姜道帖 3億多元,對于劉益謙來說也許拿出來是很輕松的,但他拿到這件《告姜道帖》的過程卻非常不輕松,一般來說,拍賣結(jié)束后雙方很快就可以進行交割,但劉益謙卻足足等了五年,在等待的五年期間還經(jīng)歷了很多的曲折,但當劉益謙最終拿到這件自己花了3億還等了5年的《告姜道帖》后,仍然開心地說值得。這五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一切還要從一九四七年說起。 ?劉益謙 一九四七年京都的琉璃廠遠沒有如今這樣繁華,當時戰(zhàn)火未歇物價亂套,整個琉璃廠的古玩字畫店基本都出于歇業(yè)狀態(tài),偶爾有零星幾個小攤也罕有玩家光顧。但這一天有一個攤主非常幸運,他迎來了一個神秘的藏家,這個人在他的攤子上翻了一會兒后,拿起了一幅古舊的書法,正是《告姜道帖》。攤主已經(jīng)很久沒有開張了,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做成這筆生意,因此幾乎沒有經(jīng)過太多的討價還價就以五塊錢的價格成交了。 ?《告姜道帖》交割儀式? 六十三年后,這個神秘藏家的后人將雪藏已久的《告姜道帖》委托嘉德上拍,隨后就有了劉益謙3億買贗品的故事。但事情卻沒有這樣簡單,當《告姜道帖》被拍出3億多的消息傳開之后,當年那位神秘藏家家族內(nèi)部發(fā)生了糾紛,原因就是《告姜道帖》委托上拍的時候,只是這個家族的某一個人的私自主張,而其他同樣有繼承權(quán)的后人并不知情,當其他有繼承權(quán)的后人知道《告姜道帖》被拍出3億時,便與那個私自做主的委托人發(fā)生了物權(quán)糾紛。 當劉益謙等著嘉德交割的時候,之前的委托人已經(jīng)無法單獨完成法律手續(xù),委托人從一個變成了很多個,嘉德方面也無法馬上履行交割手續(xù)。這一等,就等了五年,直至多個委托人之間的無權(quán)糾紛塵埃落定,劉益謙才如愿以償拿到《告姜道帖》。 因此,《告姜道帖》也創(chuàng)下了字畫收藏界的多項奇跡:5塊買下的贗品最終賣出了3億多、花3億買下的東西還足足等了5年才拿到手。 (文:路過) |
|
|
來自: 容得草堂 > 《古玩 書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