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涼山大火牽動著億萬中國人民的心,在救火中犧牲的數(shù)名消防官兵令人痛心不已。而央視主持人董倩,就因其在主持一檔關于涼山大火專題采訪中的“不當提問”,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 節(jié)目中,董倩向一位幸存消防員提問“你跟那個戰(zhàn)友關系好嗎?你想救他嗎?你自責嗎?”,在董倩的連續(xù)追問下,被采訪的消防員顯然有些無措。 ![]() 接下來,她又向另一位采訪對象發(fā)問,“經(jīng)過這次你膽子是變大還是變小?”“你覺得他們是膽子大的人嗎?” 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許多觀眾表示十分不滿,甚至是憤怒。作為幸存者,消防戰(zhàn)士們剛從生死之關下來,痛失朝夕相處的隊友兄弟,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 而董倩的提問,似乎完全沒有體現(xiàn)對消防員的尊重,完全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心情,冷酷無情的問達,逼著他們重溫噩夢,有為博版面不擇手段之嫌。 ![]() 而這也不是董倩第一次因為提問太過“犀利”而招致非議了。 幾年前,在采訪參與天津塘沽爆炸救援的消防戰(zhàn)士時,董倩“咄咄逼人”的追問讓被采訪者不知該如何回答。 ![]() 不僅是素人,在對公眾人物的采訪中,董倩也針鋒相對,問得人啞口無言。 董倩曾提問郎平“你作為美國隊的主教練,去打中國隊,當時那種心情是不是也很糾結?”不少觀眾都認為董倩的提問太過冒犯。 ![]() “我步步緊逼,其實于心不忍”,這是董倩的自傳式采訪合集《懂得》的簡介。 董倩認為“看人得經(jīng)事”,在逆境、意外和不測中,足以讓一個人平日里深藏于心的人性最大限度的展露出來,而她作為采訪者,就是要挖掘這些轉瞬即逝的本能心理,還原事實。 ![]() 在她看來,有細節(jié)才能出故事。 但這些出自她口的尖銳提問,在網(wǎng)友眼里則是不近人情的,就拿此次涼山專題采訪來說,許多人認為,斯人已去,董倩還強扒幸存者的傷口,造成二次傷害,太過無情。 ![]() 也有人對董倩的采訪風格表示欣賞,稱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就是挖掘事實與人心的真相,將人心赤裸拋給觀眾,引發(fā)共鳴和反思。 ![]() 董倩身為新聞工作者,習慣了直面“真相”,提出來的問題比較尖銳,但戳著別人心窩子博眼球并不是新聞人的目的,在挖掘事情真相,反映客觀的同時,如何兼顧新聞的溫度與人文關懷,同樣值得思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