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有一個奇特的習俗——喪葬制度。古人迷信地認為,人死以后的靈魂會居住在另一個世界,而墓葬正好是最好的“世外”,一些達官顯貴在生前往往在墓葬中營造他生前的場景,以便他們老去后能在另一個世界享受到生前同樣的待遇。 ![]() 也正是因為這樣古墓里往往埋藏有曠世奇珍,這也吸引了無數(shù)盜墓賊的光顧。于是一個個古墓被他們挖的千瘡百孔,面目全非。然而,不管怎么挖,自然還是有“幸存”的古墓,下面就來看一個“王墓出土記”。 ![]() 話說1983年6月,幾十名民工在廣州市北郊的象崗山上修路,隨詁推土機的不斷鑿石刨土,民工們突然發(fā)現(xiàn)那層風化得的花崗巖石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齊排列的砂巖石板。刨開巖石后,工人們一看驚呆了,他們發(fā)現(xiàn)泥土中有一個大號銅鼎和幾件陶器出現(xiàn)。 ![]() 工人們趕緊向上級領導匯報,領導趕來后,又向當?shù)氐奈奈锊窟M行了匯報。隨及考古隊員趕赴現(xiàn)場,幾番勘定后確定地下有古墓。并及時展開了挖掘工作。果然在幾米處挖出一古墓。整個墓葬的最外圍是一條斜坡形的墓道。狹長的墓道盡頭,是兩扇石頭門,門上安有青銅鑄的“鋪首”——兩個口銜門環(huán)的獸頭。獸頭紋樣猙獰,十分威嚴。 ![]() 考古隊員拽著一根繩索從裂隙進入墓穴,他們借助手電的光亮,穿過一條過道,跨入廳堂的一個耳室,眼前的景物驚得他們目瞪口呆:只見碩大的銅壺、銅缸、銅提桶、銅鈁和無數(shù)的玉飾零亂陳列于一層辨不清質(zhì)地的零碎器物之上。 ![]() 進入第一道石門,在室內(nèi)陸上靠墻放著一列青銅鐘和石頭制的“磬”這樣的樂器以及一個殉葬人。而進入第二道石門后,是安葬墓主人的地方——地宮。地宮本身是長方形的,全部石砌。在東、西兩面也各有一個門洞,顯然又是通到旁邊的墓室去的。在墓主人所在的地宮兩側(cè)和后端還各有一個墓室。東邊的那間墓室里有4個殉葬人,墓主所在石室西側(cè)的墓室有7個殉葬人。 這是一個龐大的地下宮殿,考古專家從形制、特色等多方面觀察判斷這是兩千多年前漢代古墓,并從出土的文物最終判斷這是南越王趙眜之墓。 ![]() 趙眜在漢朝是一地方的諸侯王,他生前精心為自己建造這座豪墓,并且在防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使得其陵墓歷經(jīng)2000多年而完好無損,這在帝王陵墓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 考古專家在研究趙眜的地宮時會發(fā)現(xiàn),即便是盜墓賊找到趙眜的墓葬,要想盜取墓中的東西是非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墓的形狀有點像個“甲”字,頭北腳南,其中“田”字是墓室,伸出來的一豎是通向墓室的唯一墓道。而長方形的墓道又填滿了黃土和大石塊,盜墓賊想盜墓就象進入迷宮一樣,連找到墓門都是一種奢侈。 ![]() 總之,南越王墓的發(fā)現(xiàn)驚動全國,聞名世界,被專家評為“令無數(shù)人苦苦探尋了兩千多年的隱秘,中國考古史上最輝煌的發(fā)現(xiàn)之一”。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兩個之最:一是中國境內(nèi)迄今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彩繪壁畫石室大墓,二是出土文物最多價值最高的漢墓——共出土各類文物達1000多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fā)掘首次發(fā)現(xiàn)的“皇帝印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