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9年第1版的NCCN結腸癌和直腸癌指南發(fā)布以來,已有不少文章跟蹤報道,為臨床總結指南更新要點。作為腫瘤液體活檢從業(yè)者,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報道未能覆蓋到基因檢測尤其是二代測序在指南中的更新情況,特撰寫此文,作為先前報道的補充。 NGS(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即二代測序技術,又稱高通量測序技術,以能一次并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和一般讀長較短等為標志。近年來,NGS在臨床腫瘤學中的應用不斷拓寬。結合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循環(huán)腫瘤DNA),NGS逐漸成為臨床開展早篩早診、分子分型、預后預測、療效監(jiān)測、復發(fā)監(jiān)測等研究的強力工具。 以下將為大家呈現(xiàn)4點與基因檢測相關的2019年第1版的NCCN腸癌指南更新。 01 指南首次明確認可使用NGS技術檢測KNB三基因
▼ 指南原文 在上一版的指南當中并未明文提及可使用NGS技術檢測KNB三基因,這是第一次。指南的進一步肯定,印證了NGS在結直腸癌臨床診療中的廣泛應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NGS的運用是未來的趨勢。 雖然這是第一次明確肯定使用NGS檢測KNB三基因,卻不是第一次明確肯定在腸癌診療中使用NGS技術。在上一版的指南中,即認可使用NGS檢測MSI: ▼ 指南原文
如今NGS技術能獲得NCCN指南的進一步認可,是由于其準確性高、能夠一次檢測大量位點、平均成本更低的優(yōu)勢。隨著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需要檢測的基因會越來越多,NGS將成為臨床醫(yī)師越來越重要的診療工具。 02 NTRK及Larotrectinib進入腸癌指南
▼ 指南原文 Larotrectinib系FDA批準的首個泛實體瘤靶向治療藥物,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不可手術或轉移性實體瘤均可使用,無需考慮發(fā)病部位。該療法于去年11月獲批。指南中同樣給出了該藥的建議劑量:100mg PO twice daily。 然而,Larotrectinib難以成為結直腸癌的常規(guī)療法:NTRK基因融合在結直腸癌中發(fā)生的比例實在太低了,只有不到5%。 NTRK基因融合在成人和兒童腫瘤中的分布和頻率 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頻率: 紅點為>90%,藍點為5%至25%,綠點為<5%。 結直腸癌的標注是一個綠點。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volume 15, pages731–747 (2018) 03 EGFR/BRAF/MEK三抑制劑聯(lián)合療法進入指南 對于BRAF V600E突變陽性的晚期/轉移性患者,指南推薦了兩套方案在先前接受過奧沙利鉑化療的患者中使用。兩套方案均為1個EGFR抑制劑+1個BRAF抑制劑+1個MEK抑制劑。 ▼ 指南原文
該方案基于NCT01750918研究。研究納入經(jīng)治BRAF突變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組三組:D+T組、D+P組、D+T+P組。在35例接受三藥方案組的患者中,最終整體有效率為26%,有1例患者達到完全緩解,疾病控制率為83%。有效率方面遠高于兩藥聯(lián)合的10%ORR。也因此成為此類患者可選方案之一。
該方案基于III期BEACON CRC研究。Encorafenib是BRAF抑制劑、binimetinib是MEK抑制劑。采用三種藥物聯(lián)合方案治療30例經(jīng)治進展的BRAFV600E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有效率可達到48%,其中有3位患者達到完全緩解,疾病控制率可達93%。中位PFS為8個月,中位OS為15.3個月。 兩個方案中的六個藥物,在我國目前已獲批的藥物僅有西妥昔單抗。 04 MLH1缺失的BRAF V600E突變患者仍有1%可能為林奇綜合征患者
▼ 指南原文 以往,人們認為MLH1缺失和BRAF V600E突變是不會在林奇綜合征中同時發(fā)生的兩個事件,MLH1缺失時的BRAF V600E突變必然是散發(fā)性結直腸癌。然而,醫(yī)學的一大特點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在這一版的指南中,這個統(tǒng)治指南多年的說法終于進行了自我修改。自此,BRAF V600E不再是100%排除林奇的指標,臨床醫(yī)師在排除時需要更加謹慎,結合患者的家族史作出決策。 除了以上,NGS為臨床效力的地方還有更多。如NCCN遺傳性/家族性腸癌高風險評估指南中列出的相關基因和疾病多達4頁,使用NGS技術即可對這些基因進行快速、全面的檢測。如結直腸癌中約3-5%的患者為HER2+,這些患者有機會從抗HER2治療中獲益。如研究表明,攜帶POLE等DDR通路基因突變的患者,對免疫治療響應的機會更高…… 多達4頁的基因和疾病 NCCN指南2018年第1版,遺傳性/家族性風險評估指南,結直腸癌 我們期待看到NGS在臨床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更期待與中國的臨床醫(yī)師和科學家開展越來越多的合作,為中國患者提供越來越精準的醫(yī)療。 文案 | 楊逸 編輯 | Echo 責編 | Echo 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精準醫(yī)療和基因大數(shù)據(j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公司致力于整合液體活檢、基因測序、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前沿新興科技,聚焦腫瘤患者的全程診療管理,立志用科技提升生命品質,讓每一個生命健康120年。 發(fā)展概況:四年完成四輪融資,引進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團隊 公司布局:深圳研發(fā)總部、第三方醫(yī)學檢驗所、GMP生產車間、美國研發(fā)中心、海普洛斯基因組中心以及上饒國際精準醫(yī)療健康產業(yè)園的多中心全球化布局。測序通量全球第二,業(yè)務覆蓋30多個省份300+頂級三甲醫(yī)院 技術平臺:單分子編碼CUBE-ctDNA測序技術、Illumina NovaSeq 6000、HiSeq X Ten、NextSeq 500/550系列測序平臺、dPCR平臺 產品優(yōu)勢:全面覆蓋癌癥風險評估、早期肺結節(jié)良惡性篩查、用藥指導及實時監(jiān)控、復發(fā)監(jiān)測,實現(xiàn)對癌癥的全病程管理 知識產權:累計申請國內外發(fā)明專利10余項、軟件著作權20余項 開源軟件:OpenGene軟件集:AfterQC、MutScan、GeneFuse、fastp等 榮譽資質: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廣東省腫瘤液體活檢工程技術中心、深圳市博士后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中國肺癌防治聯(lián)盟深圳肺癌防治分中心、CSCO團體會員、NVIDIA Inception Program項目成員、先后93次通過衛(wèi)生部臨檢中心、歐洲分子遺傳實驗質控網(wǎng)EMQN及美國CAP認證等國內外室間質評項目 |
|
|
來自: 生物_醫(yī)藥_科研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