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在人們在選購胡時,絕大多數(shù)人的注意眼光首先會落在琴皮上,他們很在意琴皮顏色、鱗格、花紋等方面的東西。由于大多數(shù)選購者對胡制作和蟒皮處理不甚了解,或聽信一些道聽途說、受人誤導等等,往往會進入一些認識誤區(qū)。 曉燕二胡課堂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些自己所知道的經驗,供廣大的胡友作以參考! 1不要把僵皮當作緊皮 人們在購買二胡的,大多數(shù)人都要求琴皮蒙緊,認為琴皮蒙得緊則使用壽命長、潛力大、后勁足。 有些人對緊皮概念并不十分了解,認為用手指按壓琴皮感覺便梆梆、截不動,用手指彈崩崩響的就是緊皮。其實不然,制琴師在胡蒙皮前都要對蟒皮進行前期處理,蟒皮前期處理極為重要,是關系二胡發(fā)音好壞、使用壽命、效果手感等等的關鍵。 檢驗僵皮的方法簡單: 一、是聽琴音尖細,振動不佳,容易出狼音噪音、下把位發(fā)音差(發(fā)虛、衰減等)。 二、是手指按壓琴皮感覺硬邦邦戳不動。 三、是左手按弦感覺生硬吃力不舒服等等。 2不要把暗皮當厚皮 二胡拿在手,很多人會透過音窗對著亮光看琴皮,據(jù)說可以用此方法來查看琴皮厚度,很多人認為發(fā)暗不透光的琴皮一定非常厚實。其實不然,現(xiàn)在很多琴皮很薄的二胡,也都會給人以暗不透光很厚實感覺。 這種琴皮說白了就是蟒皮真皮纖維層上面的一層腱膜沒有處理(鏟)掉,以此來增加琴皮厚度。蟒皮纖維有兩層:未經處理的蟒皮背脊皮上面有一層腱膜層,它對于蒙皮發(fā)音沒有好處,只能減緩振動頻率,使琴音發(fā)悶、遲鈍、含糊。 3不要把透明當做好皮 這個問題和上面那個是一樣的。需要我們自己學會自己去辨識! 4不要把白背當好皮,也不要把染黃當作金花 琴皮前期處理好的皮,背面是應該泛白,呈現(xiàn)象牙白顏色?,F(xiàn)在這種背面雪白無暇的琴皮,很多往往都是通過漂白劑漂白出來的顏色,并非是前期處理得特別好的真實顏色,用漂白方法掩蓋了前期處理工藝不到位。蟒皮纖維屬膠原蛋白纖維,與天然蠶絲纖維同質,漂白劑基本上都是強鹼性物質,對膠原蛋白纖維的分子鏈頗具傷害破壞作用。 現(xiàn)在二胡市場,那真可謂是“滿城盡戴黃金甲”,隨便看一個琴行,那些二胡琴皮大多都是“金花大蟒皮”所蒙,金花大蟒有沒有,有,但極少,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留意一下很多演奏家所用二胡,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中間,也不是一定要求的金花,并且對于鱗格的規(guī)格大小,很少有大鱗格和特大鱗格琴皮,通常以中等鱗格居多。筆者曾見過某制琴師的一把藏品——牙頭金星老紫檀二胡,30多年前的作品,上面蒙皮斜數(shù)27個鱗格,此乃是已經絕跡的廣西小鱗山蟒皮,鱗片小如芝麻,俗稱“芝麻鱗”,其琴發(fā)音極好,屬蟒皮中的珍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