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沖著“鄭氏宗祠”去的,沒想到迎頭碰上了這座牌坊。事先并未聽說過,有點兒措手不及,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楞是一個大字沒有,讓人有些發(fā)懵:誰誰誰呀這是?
坊為四柱三間五樓式,如今加了柵欄,成了宗祠的門坊。門鎖著,喊了幾聲也沒人應。回頭看看對面,拆的亂糟糟的一片廢墟,左右打量了一下,也沒人影。
這倒真清靜。


等了一霎兒,還是沒人,便先去村里看別的。待折回來時,看護祠堂的鄭大哥吃罷午飯回來了。
說起牌坊,老鄭滿肚子怨恨,氣不打一處來。見狀也就沒再多言語,但聽話音是鬧“文革”時將牌坊上的字鑿沒了。不過,鑿也鑿得地道,一看就是行家里手的活兒,不知道的還以為原本就是如此設計的呢。琢磨著,沒準兒是當時鄭氏族人雇人干的,以求自保。但這個辦法有些笨,不如別人抹上泥巴刷兩筆“最高指示”來得聰明。大概鄭家人現(xiàn)在也有點兒后悔了,因而特窩火。


弄不明白不甘心。過后猛一通搜羅,算是有了眉目,說是牌坊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是為旌表鄭千齡、鄭玉父子的,“二樓匾額分別鐫刻‘奕世忠貞’、‘名宗孝祀’的贊辭?!?/font>
至于坊名,一說叫“鄭氏祠坊”,一說叫“鄭氏忠孝坊”。覺得前者不合常理,沒這么大白話的。后者從“奕世忠貞”、“名宗孝祀”里擇要義各取一字,這還有點兒靠譜,所以就沿用了。



灰凝石的牌坊簡潔大方,很有氣度,尤其是通體遍飾錦紋,可謂滿工,那叫一個漂亮!





(11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