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梅如棘滿江津,別有風光不愛春, 畫畢自看還自惜,問花到底贈何人。 從詩中可見冬心先生“閉戶著書忘歲月”的人生境界,“高山流水少知音”的高士情懷。 他的一幅“落梅圖”上畫著一道粉墻,墻上伸出一枝曲干,墻底落花無數(shù),詩意盎然。大有“一枝紅杏出墻來”之意,又有“零落作泥碾作塵”之嘆,他題詩曰: 橫斜梅影古墻西,八九分花開已齊, 偏是東風多狡獪,亂吹亂落亂沾泥。 任你高士佳人,遇到惡客鼠輩,也躲不掉委于泥涂的境遇了。觀此畫幅真叫人生落英之思,墜紅之嘆。風塵之怨,感遇之想了。 
 冬心先生就是尋花爭艷之時,依翠偎紅之際,也忘不了畫他的梅花,有一則小跋透露出他的艷遇,他的癡頑:“客窗偶見徘梅半樹,用玉樓人口脂畫之。彼姝曉妝,毋惱老奴竊其香奩,而損其一點紅也,不覺失笑。”這話語像一個老頑童了。此玉樓佳人也定是先生一位詩畫知己,添香紅袖了。 
 驛路梅花影倒垂, 離情別緒系相思。 故人近日全疏我, 折一枝兒寄與誰。 
 老梅愈寫愈精神, 水店山樓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滿把, 始知明月是前身。 
 一枝兩枝橫復斜, 林下水邊香正奢。 我亦騎驢孟夫子, 不辭風雪為梅花。 
 文人從來是寂寞的,許多文人只所以愛梅,正是清高孤傲,不合流俗的自況,踏雪尋梅的孟浩然,對梅自許的陸放翁,梅妻子鶴的林和靖,一直到墨筆寫梅的冬心先生,內(nèi)心其實都是孤獨的,他們看不慣人世間的繁華,熱鬧,也看不慣塵寰間的虛偽,污濁,所以便選擇了梅花,“只有梅花真知己”,梅花的精魂化作了冬心先生的寒葩冷艷,穿過歲月的流光,至今在白凈的書頁上向塵世送著縷縷幽香…… 
 山僧送米,乞我墨池游戲;極瘦梅花,畫里酸香香撲鼻。松下寄,寄到冷清清地,定笑約溪翁三五,看罷汲泉斗茶器。 
 山僧送精鑿一石,乞造像藝術(shù),結(jié)合蒙古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形成予畫梅并題絕句報之。冒寒畫得一枝梅,恰好鄰僧送米來。寄與山中應(yīng)笑我,我如饑鶴立蒼苔。 
 恥春翁,畫野梅,無數(shù)花枝顛倒開。舍南舍北,處處石黏苔。最難寫,天寒欲雪,水際小樓臺。但見凍禽上下,啼香弄影,不見有人來。 
 空香沾手 
 雪比精神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夸。 近來老丑無人賞,恥向春風開好花。 關(guān)于書畫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