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魚兒水中游,岸上垂釣樂悠悠。在垂釣中,我們無論是釣位釣點的選擇還是拋窩、子線帶窩、鉛皮帶窩,都是為了聚魚行成魚窩,魚的密度大了,自然也就更容易上魚。 那么,我們實際垂釣中滿足哪些條件更容易形成魚窩呢?打窩有哪些需要注意呢?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拋磚引玉,希望對于垂釣有所幫助。 
 想要魚窩不散,就需要一定的條件:食物、安全感、水溶氧、溫度、光照、迎背風等等,這些條件當中,我們可控的有兩個:安全感、食物。 我們找到一些民間聚魚的小技巧,針對打窩過程中安全感、食物問題,簡單有效! 
 一、釣位安全感,鯽魚往里趕要想魚類有安全感,我們就要分析哪些環(huán)境能夠給它們安全,找到這樣的釣位,進行垂釣,鯽魚的安全感自然也就會提高不少。 深水處,水草區(qū),陰天魚兒更安心。深水處,即在開闊的深水區(qū)或者淺水深水交匯的區(qū)域,魚兒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和安全感,吃食也會比較大膽。 
 水草自然不消說,很多鯽魚都喜歡藏在水草里面,不僅可以藏匿起來,還有足夠的食物和遮掩物,所以自然也有足夠安全感。 陰天時候,因為光線比較暗,魚類都有懼光的本能,所以陰天魚類吃食也會更大膽。同樣的道理,水面有草的地方、水下有障礙物的地方,都能夠給鯽魚安全感,讓他們吃食更放心。 二、持久做窩,越釣越多如果我們想要野外垂釣大板鯽或者大鯉魚,除了選擇可靠的釣位釣點,給魚類可靠的自然環(huán)境,還需要給魚類創(chuàng)造進食過程的安全感:那就是持久的打窩,讓大魚習慣在這片水域進食,放松警惕,從而垂釣時候吞食我們的鉤餌。 這招在水庫等大水域垂釣非常管用,有一次在當地水庫,那里上魚情況并不良好,有時候還會出現空軍現象。 我剛好有一位朋友住在不遠處,于是選定一個釣點,用了三袋西部風老壇五谷雜糧混合了一些麥粒,拜托他每天在那里投遞一些做窩,就這樣大概一周以后,我在那里釣起了幾條大鯉魚。 
 三、窩料要適量,顆粒留魚棒打窩時候,我們也要考慮窩料量的問題:根據水域大小以及魚情,對量進行一個把握。尤其是垂釣鯽魚,我們寧可少打窩后期補窩,也不要一次性打太多窩子:第一,鯽魚食量少,吃飽了就會離開不再咬鉤。第二,鯽魚餌窩料一般都帶有腥味,會招惹很多小雜魚鬧窩。 
 其次,我們窩料搭配的時候,也要注意搭配:在里面加入一些酒米、酵香麥粒等等谷物顆粒,可以增加留魚時間,也可以吸引個頭更大的魚類前來吃食。 健康好生活,垂釣歡樂多。世界漁樂資訊,和大家交流垂釣知識。無論你是老釣友還是新釣友,無論你遇見生活中的任何喜怒哀愁,都歡迎留言區(qū)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