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位于我國東南內(nèi)陸、長江中游南岸,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等六省相接,自古乃“形勝之區(qū)”,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譽,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因唐、宋時分設江南西道、江南西路而得名,又因省內(nèi)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我國開發(fā)較早的區(qū)域之一,設省于元朝時期,也是我國設省最早的一批省份?,F(xiàn)在,江西共轄十一地級市,各市面積、人口均差異較大,設立最晚的四個地級市分別為上饒市、吉安市、撫州市及宜春市,這四個市不僅歷史悠久,明清時期都為府,其面積也都十分廣大,均居省內(nèi)前六位,四市中最小的撫州市面積仍超過新余、鷹潭、萍鄉(xiāng)、景德鎮(zhèn)這江西四個小市面積之和。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古稱廬陵、吉州,現(xiàn)為江西省地級市,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是江西第二大市。吉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江西最早的建制古郡之一,也是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解縉等名人先賢故里,素有“江南望郡”“金廬陵”之稱,更有“文章節(jié)義之邦”“人文故郡”之譽。吉安還是井岡山所在地,被譽為“紅色搖籃”。 吉安古為揚州、荊州之域,先秦為吳、越、楚之地,秦時廣設郡縣為九江郡廬陵縣,兩漢時屬豫章郡,東漢末于廬陵置廬陵郡,隋時設吉州,元朝時取“吉泰民安”之意,以吉陽、安成首字改吉州為吉安,現(xiàn)名自此而始。明清時期為吉安府,府治廬陵縣,民國初廢府存縣,吉安府廢并改廬陵縣為吉安縣,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廬陵成為歷史。建國后設吉安專區(qū),后改為井岡山地區(qū)、吉安地區(qū),2000年吉安地區(qū)撤銷,設地級吉安市。 上饒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為江西省省轄市,總面積2.28萬平方公里,為江西第三大市。上饒其地處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省交界處,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上饒歷史悠久,是江西開發(fā)最早的區(qū)域之一,自古有“富饒之州”“信美之郡”的美譽。 秦時境內(nèi)就已設縣,漢時置鄱陽郡,隋時設饒州,自唐始形成饒州、信州并設的行政格局,明清時市域?qū)兖堉莞?、廣信府,到新中國成立后又合二為一為上饒專區(qū)。建國后,上饒專區(qū)(后改為上饒地區(qū))先后析出景德鎮(zhèn)市及鷹潭市,形成了上饒獨特的行政格局,2000年上饒地區(qū)、縣級上饒市撤銷,設立地級上饒市。 撫州市,位于江西省東部,為江西地級市,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是江西第五大市。撫州是我國著名的“才子之鄉(xiāng)”,有“文化之邦”的美譽,是王安石、曾鞏、湯顯祖故里,“臨川文化”的誕生地。西漢初設南城縣,東漢設臨汝縣(今臨川區(qū)),三國時設臨川郡,隋時設撫州并改臨汝縣為臨川縣,為撫州州治,撫州、臨川之名自此而始。明清時為撫州府,府治臨川縣。建國后設撫州專區(qū),并曾設縣級臨川市,2000年撫州地區(qū)、縣級臨川市撤銷,設立地級撫州市。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是江西面積排名第六的地級市。宜春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陶淵明、宋應星均誕生于此。宜春建制始于西漢初,有兩千二百多年的設縣史,隋時于宜春縣設袁州,明清時宜春縣為袁州府府治所在,現(xiàn)市域分屬袁州府、瑞州府、臨江府、南昌府等。建國初設袁州專區(qū)、南昌專區(qū),后袁州專區(qū)并入南昌專區(qū),1959年南昌專區(qū)改稱宜春專區(qū),2000年撤地區(qū)設地級宜春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