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原文出自《莊子·外篇·胠篋第十》,是莊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莊子道家思想認為:孝悌仁義,忠信貞廉等傳統(tǒng)道德觀念,都是人為標榜的東西,不過是圣人的好惡而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倘若天下蒼生皆循道而為,那么自然是天下太平,社會秩序井然有序,就不會有江洋大盜,也就不需要什么圣人。 例如:以天下孝道而論,烏鴉都會反哺,盡到做后代的本能,而不需要像人類一樣彰顯和炫耀孝道。 再來反觀人類的贍養(yǎng)問題,宗旨是宣揚孝道,卻往往是攀比心理。有的人無法滿足所謂的孝道,不得不被動放棄贍養(yǎng)義務,就有了孝與不孝的區(qū)別。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之天下,是王者之天下。王者是國家機器的代理人,是王權(quán)(或曰法律)的制定者。盜或非盜,皆是由王者和王法說了算,王者也就算得上是前一種圣人。 后一種所謂的圣人,則是為王者和王權(quán)服務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他們有一套自己的學說,并希望王者能夠踐行各自的學說安邦治國。 其實他們的學說,也只不是個人的好惡好已。春秋戰(zhàn)國是盛產(chǎn)思想家的時期,許多圣人(包括孔子)紛紛游說各國,都想王者踐行他們的思想理論。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春秋戰(zhàn)國是社會最動亂的時期,城頭變換大王旗是朝夕之事。 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沒有王法,就沒有盜者之說。有了王法,就可以用王法約束,甚至于被誣陷為盜匪。 道家思想認為:順其自然,順應天道,無為而治才是善,上善若水即是道家重要理論。 如果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負責,做致良知的自我,不指責別人,就能夠到達無為而治的理想境界。 綜合總結(jié)莊子思想的理論,題目的主要涵義就是: 1. 不要用個人的道德標準衡量和指責他人的行為規(guī)范,不要制造人為的不和諧。 2. 不要冠冕堂皇地說教,要從人類的基本欲求出發(fā),善意理解他人的行為規(guī)范。人都是有良知的,既不是生來就是圣人,也不是生來就是惡人。 3. 沒有絕對的圣人與惡人,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不要制造邪惡。 謝謝邀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