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花地丁、黃花地丁、苦地丁、竹葉地丁,全面了解“地丁”
紫花地丁 來源產(chǎn)地 《中藥大辭典》 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頭草;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龍膽科植物華南龍膽的帶根全草。 性味功效 《玉楸藥解》黃元御 味苦,辛,微寒,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jīng)。消腫毒,療瘡疥。地丁行經(jīng)瀉火,散腫消毒,治癰疽瘰疬,疔毒惡瘡。敷食皆佳。紫花地丁,更勝白花者,亦名蒲公英。蒲公英黃花,非白花。 歸經(jīng) 《玉楸藥解》 歸心、膽經(jīng)
黃花地丁 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帶根全草。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連根挖取。除凈泥土,曬干。 生長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間。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有產(chǎn)。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味苦甘,性寒,無毒,入脾、胃二經(jīng)。化熱毒,消惡瘡結(jié)核,解食毒,散滯氣。細(xì)銼,同忍冬藤取汁入酒,以治乳癰,服罷欲睡,是其功也,睡覺,病已安矣
苦地丁 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夏季采集全草,洗凈、曬干、切段。 生于山溝、溪流及平原、丘陵草地或疏林下。分布甘肅、陜西、山西、山東、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等地。 性味功效 《中國藥典》 苦,寒。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用于時疫感冒,咽喉腫痛,疔瘡腫痛,癰疽發(fā)背,痄腮丹毒。 歸經(jīng) 歸心、肝、大腸經(jīng)
竹葉地丁 為遠(yuǎn)志科植物瓜子金的全草或根。夏、秋間采集,洗凈曬干。色灰黃,梗細(xì),葉小薄如竹葉。 生長于山坡或荒野。分布東北、華北、西南、華東、中南及陜西。產(chǎn)廣東、廣西、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安徽、云南、浙江等地。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辛、苦,平。鎮(zhèn)咳,化痰,活血,止血,安神,解毒。治咳嗽痰多,吐血,便血,怔忡,失眠,咽喉腫痛,癰疽瘡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歸經(jīng) 歸肺經(jī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