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聯(lián):柳絮含春風竊色【悟能】 下聯(lián):梨花帶雨露凝香【一劍】 上聯(lián):柳絮含春風竊色??吹竭@幅上聯(lián),我要先說說有關(guān)柳樹的知識。我們那里的柳樹,早春萌芽,暮春開花(柳絮),每到春夏交接之時,到處飛舞著白色的柳絮,小時候原以為柳樹本就是這個樣子的,“粉蝶乍沾飛絮雪,燕泥已盡落花塵。系春情短柳絲長,隔花人遠天涯近”(西游記)。后來讀勞伯勛先生的《花草雜談》才知道,柳樹分沖天柳,垂柳,漢柳,杞柳,龍爪柳幾種,而后面的三種,均于早春未萌柳芽時即已揚花,種子上連著長毛。隨風飄拂,如垂柳的柳絮,猶如鵝毛大雪于空中紛紛揚揚。我想說到這里大家就該明白“柳絮含春”的意思了。由于我國南北溫差大,往往南方已是花紅柳綠,而北方還是冰天雪地,“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張敬忠)。上聯(lián)的“柳絮含春”在南方或許指的是早春,如果在北方那就應(yīng)該是暮春了。無論是早或者晚,單用“柳絮含春”來形容季節(jié)的變化的確是與眾不同,因為在很多詩中,用柳絮來描寫春景,都要搭上其它東西,“因夢江南梅熟日,桃花柳絮滿江城”。而且,最妙的是“風竊色”三字。柳絮原本就是白色,但在姹紫嫣紅開遍的春季里,顯然不合時宜,但這種不合時宜好像不是它本身造成的,而是外因的風把它的色彩給偷走了。這個“風”字,其實作者是用了心的,因為這個字用在這里有多重含義,一是柳絮是靠風來飄飛的,二是我們又要懷疑是風偷走了它的色彩,三是風已是初夏的風,因為春風只會“增色”。所以說,一個“風”字的運用,使整個上聯(lián)像勃發(fā)的生命一樣,光彩奪目。孔乙己說:竊書不為偷。這不是偷換概念,是用來比喻精神高于物質(zhì)的,因為偷其它東西純粹為了一種本能的“欲望”,而偷書是為了追求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所以這里的“風竊色”中的竊,也絕非無意為之,而有作者的深意在里面,風把柳絮的顏色竊走,不是為了自己想得到什么,而是為了祭奠又一個季節(jié)的輪回。 下聯(lián):梨花帶雨露凝香。這是一個很唯美的下聯(lián),梨花帶雨一詞原出自于白居易的《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這個美麗的比喻,被后世的人們不斷的化用和演繹,才有了“梨花帶雨“一詞。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升斗小民,都能從這句詞中體會到那種美的感染力是何等的奇妙。金庸在小說里就成功化用了這句詞,“哭的是梨花帶雨”,讓很多不知道《長恨歌》的人一下子就過目不忘了。一個字:美。是啊,一個女人連哭起來都是如此之美怎不令人憐愛?!氨┘∧w香韻細,月明獨倚闌干。游絲縈惹宿煙環(huán)。東風吹不散,應(yīng)為護輕寒。素質(zhì)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慳。杏花才思又凋殘。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劉秉忠)。由此可知,“梨花帶雨”不僅和上聯(lián)的“柳絮含春”相對,而且還都是同一種色彩——白色。這種白色不是造物吝嗇,而是一種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所以說“梨花帶雨”不僅是一種美的代言,而且和上聯(lián)還有著一種“漁歌互答”的遙相呼應(yīng)?!奥赌恪?,緊接著“梨花帶雨”的美,又泛起了一個美麗的浪花,這種比喻雖然常見,但放在一起,給人的感覺猶如峰巒疊嶂,色彩紛呈,因而顯得特別的養(yǎng)眼和有詩意。這個比喻也很真實,也是一種很自然的現(xiàn)象,因為夜里空氣濕重的原因,花的香味散發(fā)的會很慢,濕氣受冷而凝露,這些露水當中就會收集了很多散發(fā)在空氣中的香味。因此而顯得自然、純凈、美麗,有色、有香、有味…… 一個是“風”把色竊走,一個是“露”把香凝聚,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一幅妙對。 |
|
|
來自: 風舞三湘 > 《佳聯(lián)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