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這部電影前,我猶豫了兩天,是因為并不欣賞它。對于網(wǎng)上盛傳從頭哭到尾,完全沒感覺。自認還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為什么不能被這部電影感動呢?于是決定,有必要好好盤一下。 故事是從倒敘開始的,某個叫張哲凱的音樂人死了。他為自己所愛的女孩宋媛媛寫下了一首動人的歌曲,而宋媛媛也不知所蹤。 張哲凱和宋媛媛的故事,發(fā)生在他們的高中時代。張哲凱的父親因為白血病亡故,留下他獨自面對一屋子的遺物。那么他的母親去了哪里,此處并沒有交代。一個高中生,遭逢變故,身邊沒有人可以支持他。將自己封閉起來,再正常不過。 同學(xué)宋媛媛突然而至,可以說非常主動的接近他,引起他的關(guān)注。宋媛媛的活潑開朗,不拘小節(jié),正是張哲凱需要的。他們考上了同一所大學(xué),宋媛媛也很快住進了張哲凱的家。兩個人無時無刻不在一起,甚至還進了同一家唱片公司,誰都以為他們是情侶。 可他們不是情侶。 因為張哲凱認為,他們不能成為情侶,這會傷害到宋媛媛。說到這里,就不得不劇透了,不過一部言情劇劇透一下應(yīng)該也無傷大雅。我們的重點在于,去了解張哲凱出于什么動機,將他和宋媛媛的關(guān)系定義在友達以上的位置。張哲凱的父親死于白血病,而他也患了同樣的病。我們不去講究白血病是否會遺傳,且按影片的設(shè)定來走。那么母親去了哪里?母親因為受不了兒子也患病的打擊,留下一筆錢跑了。 于是張哲凱從愛上宋媛媛開始,就下定決心不能和她成為情侶。這樣可以避免在未來某一天,他因白血病離世的時候,宋媛媛不至于太過悲傷。 可是,他們除了沒有親密行為(只有唯一的0.5次)外,和普通情侶別無二致。他們相依相伴,視彼此為最重要的人,甚至住在一起,連生活習(xí)慣都磨合的好好的。人和人的關(guān)系并不僅僅靠標簽上的定義,彼此心理上是如何認定的才更重要。他們從相識開始,就慢慢的進入了非常深的依戀關(guān)系里,任何一方的離世,對另一方都會是打擊。絕不會僅僅因為他們的關(guān)系在定義上不是情侶,這種喪失帶來的痛苦就能少一些。生活中太多定義上是夫妻的關(guān)系,彼此冷漠的還不如普通朋友。定義上是家人的關(guān)系,卻比仇人關(guān)系還糟??梢婈P(guān)系的定義,遠不如心理的感受來的重要。 所以張哲凱從決定和宋媛媛在一起開始,就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之后為她謀劃未來的丈夫,硬插一腳拆散了楊醫(yī)生和未婚妻,全都在做一件事,向他的父親認同。“父親死于白血病,我也必須死于白血病。如果白血病整不死我,我可以通過常年的悲苦和壓抑,讓自己最終走向死亡?!边@就是張哲凱內(nèi)心的獨白,潛意識無法言說的需求。 如果他在最初,就下定決心不拖累任何一位姑娘,不開始一段戀情,那也許更催淚一些。然而他沒有,在向父親認同的路上,他需要一個客體來幫助自己完成。顯然,這個客體就是宋媛媛。他需要悲壯的死去,而不是默默無聞的消失。如果沒有旁觀者,這種向父親認同和效忠的行為豈不是太寂寞了。 如果他正視和宋媛媛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明確他們是情侶的身份,結(jié)局會不會不同?我更傾向于會不同。70%的軀體疾病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那么反過來說,如果他沒那么多的壓抑和痛苦,坦然的和宋媛媛感受戀愛的美好,白血病是否一定會發(fā)作呢?要知道,從他認識宋媛媛到離世,長達十三年之久。這十三年里,他們有過許多快樂的日子,但這種快樂對張哲凱來說是虛假的。他懷揣著這樣一個大秘密,始終無法真正的愉悅起來。他也并不能享受這段關(guān)系帶來的幸福,因為這段關(guān)系,他是要去斬斷的。 這就是說,在張哲凱的理解中,我們都知道自己是要死的。因為必然會死,所以每一天都只是不幸福的重復(fù)。這是活著的意義嗎?顯然不是。 張哲凱也無法向宋媛媛坦誠自己的白血病,因為連母親都無法接受自己患病,更何況其他人呢?他帶著悲觀和抑郁的視角去理解自己和重要他人的關(guān)系,就好象戴著有色眼鏡,看出去的事物都是變形的,不真切的。 同時,在他為自己設(shè)計的悲壯的腳本里,也拖入了楊醫(yī)生和他的未婚妻。誠然,楊醫(yī)生的未婚妻劈腿,但這是他們的事。作為一個外人,找私家偵探跟蹤楊醫(yī)生的未婚妻,并把她和其他男性的親密照片發(fā)給楊醫(yī)生,行為有點卑劣了。沒有人可以僅憑一些表象,去決定他人關(guān)系的走向,更何況這一切也并不真正為了幫助楊醫(yī)生從一段糟糕的關(guān)系里解脫出來。張哲凱明明知道宋媛媛對自己一往情深,卻安排了楊醫(yī)生給她,楊醫(yī)生何其無辜。 如果說這段故事里真的有值得一哭的人,非宋媛媛莫屬了。 因為咖啡館偶遇張哲凱被其母親拋棄,引發(fā)了宋媛媛的童年創(chuàng)傷。小時候,父母坐出租車離開后再也沒有回來,宋媛媛深深的體驗到被拋棄的痛苦。所以在那一刻,注定她成為了張哲凱悲壯大戲里的犧牲品。我們常常說為什么一些人會和另一些人走在一起,因為他們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正好匹配,榫口搭上了。 宋媛媛想成為張哲凱的藥,他越抑郁,她越活潑,甚至活潑的近乎夸張。這樣一心撲在對方身上,投射性認同很容易產(chǎn)生。她想和張哲凱成為名正言順的情侶,然后結(jié)婚,然后生孩子,然后手牽手一直到老。所以當張哲凱和她親熱的時候,她覺得很自然。可是那半次親熱就沒了下文,她說搬到他家來,說要給他改個和自己匹配的名字,對方都同意。但對方就是不說她是自己的女朋友,就是不肯定義他們的關(guān)系,宋媛媛為了能守住張哲凱也選擇了接受。 一次偶爾的機會,讓她得知張哲凱身患絕癥。當然啦,怎么可能不知道?兩個人從高中時代就膩在一起,大學(xué)畢業(yè)做了同事又開始同居,如果說對方有這樣的大病還不知道,簡直不現(xiàn)實。張哲凱也必然會讓她知道,他是說不出口,但會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寫日記。就如同前文所說,如果他真的不想讓宋媛媛知道,不需要將他們的關(guān)系拉的那么近。拉近了就只有一個結(jié)果,宋媛媛一定會知道他得病,并最終會認同他為她安排的未來,找一個好人結(jié)婚。 但這個未來是宋媛媛在張哲凱的投射性認同里的、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未來,對方從來沒問過她真正想要什么。所以,當她真的和張哲凱分開,和楊醫(yī)生結(jié)婚后,才明白這不是她想要的。她才是這個故事里最值得悲傷的人,花了十三年時間,不過是幫張哲凱完成了他的需求。最后自己的愛無處著落,還把楊醫(yī)生拉進來墊背。 如果故事可以改寫,也許我愿意看到張哲凱坦誠自己的病情,宋媛媛愿意和他度過快樂的十三年。當?shù)搅烁鎰e的那一刻,他們一起回憶這段美好的時光,鼓起勇氣承受生死離別的悲痛。又或許宋媛媛最后還是會跟著張哲凱走,和影片的結(jié)尾一樣,但至少他們獲得了十三年的幸福。不用在其他人身上浪費一分鐘,不把無辜的楊醫(yī)生拖下水,那我會真的被感動,畢竟我的淚點很低。 臺灣的言情片以前真的是笑傲群芳的存在,每次都被深深的打動,完全不輸擅長塑造小清新的日本。可是近幾年,乏善可陳。不是片名里多寫幾個“悲傷”,就真的能讓觀眾悲傷起來的。如何找到情感上的共鳴點,不要為了催淚而催淚,才是一部電影優(yōu)秀的地方。 |
|
|
來自: 老駱駝4753 > 《中國影視劇透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