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很快就要到了,也許我們很多人都不了解這兩個節(jié)日,在傳統(tǒng)文化史上擁有著什么樣的地位,但對于它是一個給逝去的親屬掃墓的節(jié)日,這一點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
與今天相比,在古時候這些儀式更被人們重視,他們通常在春天會帶領(lǐng)著全家族的人到祖墳邊上去祭祀祖先,表達自己的悲傷,也祈禱祖先們能夠保佑家族能夠延續(xù)得更久,古時候的許多詩人都以這作為主要的中心寫過詩,并且大部分的詩都是從人的生死這一角度來寫的。
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這首唐詩也是如此,詩詞的看著平平淡淡的,但是看得人讀起來的比較苦,不過詩人的詩句說的也都是實話,對于人的生死雖然是一件大事,但我們也要用普通的心去對待這件事。
這首唐詩的題目并沒有什么突出的,就是簡簡單單的《寒食詩》這幾個字,主要描寫的就是寒食這個節(jié)令,寫詩是唐末一個叫云表的有點名氣的詩僧。但是人們在讀這首唐詩的時候,總會感到這首詩所擁有的對人的獨特的感染力。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寒食節(jié)的時候風(fēng)景如畫,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大地回到了春天,萬物競相復(fù)蘇,世界充滿了活力,但從遠處觀望那些在田野中為祖先掃墓的人,都在為他們死去的祖先悲傷,根本沒有心情欣賞這美麗的景色。 詩人在這樣的場景中看到了許多新的墳?zāi)?,看到了許多人在墳?zāi)骨翱奁运_始合理地想象,這去年增加的新的墳?zāi)?,里面很多埋葬的人往昔也在他們祖先的墳?zāi)骨翱奁说纳褪侨绱俗屓烁械奖瘋?/p>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仔細觀察這一片墳?zāi)?,已?jīng)增加了許多新的墳?zāi)?,并且埋在這些墳?zāi)估锏娜?,許多都是去年來這里祭拜親人墳?zāi)沟娜恕_@兩首詩的語氣看似平淡,但也顯示了一個殘酷的道理:人的生死是逃不掉的,每個人的最終目的地都是在地下長眠,即使他今天在祖先的墓前哭泣,他最終也會被埋葬在這里。
盡管這首古詩主要表達的是悲觀的情緒基調(diào),但它肯定與詩人的身份有關(guān),因為作詩的人是一個僧人,所以他主要是從佛家的生死輪回和避世思想出發(fā),來寫的這首詩。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知道他所描寫的都是真的,這樣的事情的確很普遍,也很合理。畢竟,人的生命是不可預(yù)測的,這不僅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這也是不可以避免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