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侖的大名如雷貫耳,歐洲第一的軍事天才,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 有人說,我們無須為拿破侖編織神話,因為真相本身就讓人應接不暇。拿破侖本人的經歷,絕對是夠精彩、夠傳奇、夠刺激。 但是有5件關于他的事,你一定不知道,原來他竟然是這樣的BOY! 1 拿破侖的本名,并不是拿破侖 拿破侖出生時的名字,應該是拿破里奧尼(Napoleone),他在科西嘉島出生,彼時科西嘉正被法國殖民,科西嘉領導人保利逃亡英國。愛國情緒高漲的他,也曾經三次率領科西嘉武裝,反抗法國,其間,拿破侖曾與保利一同共事,保利被他身上釋放的熊熊燃燒的激情所威懾,留下了如下評語: “你身上沒有一點現代氣息,拿破里奧尼,你來自普魯塔克時代! ”由此可見,拿破侖人生的“科西嘉時代”用的是拿破里奧尼這個名字。后來他加入了法國軍隊,才用了聽起來更像法語的名字拿破侖(Napoleon) 2 拿破侖是一名高產寫手, 小說、社論、歷史都會寫 去法國的拿破侖,一開始也只是個普通的炮兵,郁郁不得志,所以他就學著用創(chuàng)作發(fā)泄他對現實的不滿,對人生的迷茫。 在仇恨法國的情緒支配下,他開始創(chuàng)作以科西嘉為題材的一部長篇和幾則中篇小說,雖然都沒有完成,但他完成了一部愛情對話錄。 在短短幾年內寫了十幾篇文章和提綱,內容涉及大炮的架設、自殺、王權和人類的不平等,當然最重要的主題還是科西嘉,他還寫了《科西嘉信札》和《科西嘉史》。 3 拿破侖并不是160的矮子 很多人對拿破侖的印象,都是他很矮。雖然拿破侖流傳下來的很多畫像,確實把他畫成了一米五,但他的身高其實是正常的。據他的保衛(wèi)隊隊長康斯坦丁的記載,他的身高應該在1.68米左右。 而1815年9月8日,拿破侖離開英國的諾森伯蘭海岸,前往流動地圣赫勒拿島時,隨從古爾戈將軍給他量過身高,在日記中記載為1.69米。 在圣赫勒拿島上陪拿破侖生活過的英國人安德魯·達爾林,他的身高為英制5英尺7英寸,約為1.70米。三記石錘下來,我們可以推斷,拿破侖的身高應該在1.69米左右。但當時的法國人,平均身高也不過是1.66米—1.67米。所以,拿破侖的身高雖然不高,但也絕對不是沒到一米六。 4 拿破侖發(fā)現了羅塞塔石碑, 對于象形文字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發(fā)生在拿破侖遠征埃及期間,他們在埃及進行了大量的調研,比如尼羅河的魚類資源、紅海的礦產、尼羅河三角洲的植物群以及沙漠地區(qū)的構成等課題,都是首次被如此大規(guī)模地加以研究,還考慮過開發(fā)咸水湖以及尼羅河泥土。學者們還研究東方黑死病以及沙眼的病因。 羅塞塔石碑正是在這種研究氛圍中被發(fā)現的,一天,一位拿破侖的軍官從羅塞塔帶回了一塊花崗巖石碑,在上面人們首次發(fā)現了同時用埃及象形文字、通俗體文字和希臘文三種文字書寫的碑文。解開象形文字之謎的鑰匙終于找到了! 5 拿破侖的死因至今仍然成迷, 最大可能是被謀殺 關于拿破侖的死因至今存在爭論。有人認為他是被人用小劑量毒藥慢慢毒死的,例如弗蘭克·麥克林恩在其關于拿破侖的研究中指出,拿破侖是被其隨從蒙托隆將毒藥分多次下毒毒死的,并推測兇手受了波旁王室的指使;艾倫·肖姆的研究也認為拿破侖死于蒙托隆的毒藥,只不過蒙托隆并非受人指使,而是出于個人動機:為了盡快離開圣赫勒拿島,得到拿破侖答應給他的遺產。也有學者認為拿破侖死于胃癌,如《拿破侖傳》作者路德維希。 2005年5月初,幾位瑞士科學家重申拿破侖死于胃癌。他們對比了拿破侖在生命的最后幾年穿過的九條褲子后發(fā)現,拿破侖當時急劇消瘦,而這正是胃癌的明顯表現。然而僅僅過了一個月,即2005年6月初,國際拿破侖學會主席讓—克勞德·達馬姆便向媒體透露,法國斯特拉斯堡學者帕斯卡爾·金茨在最新的化驗中,首次在拿破侖頭發(fā)的內部發(fā)現了砷,而不僅僅在頭發(fā)表面。這意味著毒藥是通過血液輸送,也就是與食物一起攝入的。達馬姆認為,這一結果為謀殺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者: 埃米爾?路德維希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譯者: 梁錫江(筆名:毛耳) 出版年: 2019-3 1925年,在拿破侖辭世一百多年后,德國作家埃米爾·路德維希(Emil Ludwig)撰寫了一部拿破侖的傳記作品。而在這部《拿破侖傳》出版了近一百年之后,這本書已然因其獨特的魅力而成為拿破侖傳記中不可超越的一部經典之作。
埃米爾·路德維希 憑借自己,而不是血統(tǒng),成為了國家的領袖,這對于歐洲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一直以來,無論是我們的鄰居日本,還是歐洲的諸多國家,都是貴族統(tǒng)治的社會,人群領袖的位置一直為貴族所把持。這一點與中國頗為不同。 在世界歷史上,中國是一個異常早熟的國家,它在2000年前就已經消滅了古代封建貴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以郡國并行制為基礎的平民政府(漢朝),從此,出身貧寒的王侯將相可謂比比皆是,更遑論無數揭竿而起不斷稱帝的貧民和流民。 而類似的歷史人物在日本和歐洲歷史上卻極為罕見,可以說兩千年才出了兩個人:一個是16世紀的豐臣秀吉,農民出身的他結束了戰(zhàn)國時代,建立了統(tǒng)一日本的豐功偉業(yè);另外一個就是19世紀初的拿破侖,下層貴族出身的他創(chuàng)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是法國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最初關于拿破侖的歷史敘述是愛恨參半的。 在同時代的人那里,法國名媛施泰爾夫人、英國小說家司各特以及許多愛國主義的德國詩人都將他描述為一個暴君、瘋子和騙子。 但另一方面,在歌德、荷爾德林、拜倫和海涅等大詩人的筆下,他卻被謳歌為法國大革命自由思想的偉大傳播者,將他視作“人民的皇帝”。有意思的是,長期以來,在德國的史學敘事中,拿破侖經常被作為“天才”而被贊頌,或者因為20世紀初德國與英國之間的敵對關系而被當作“英雄”。很多人還跟隨尼采的腳步,而把拿破侖稱為“超人”。 在二戰(zhàn)前,有人甚至說,對于拿破侖的崇拜與配著軍樂喝啤酒并稱為德國人的兩大“典型愛好”。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整個二十世紀一百年間,德國出版的關于拿破侖一世的書籍不下千種,平均每年近10部??梢哉f,德國民眾對于拿破侖一直情有獨鐘,是他們心目中不滅的神話。 一個人憑借自信和勇氣、激情和想象、勤奮與意志,究竟能達到怎樣的高度?拿破侖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今天,在這個革命的時代,機會又展現在能人志士的面前。歐洲的熱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侖更好的榜樣、更大的教訓了。在所有的西方人中,拿破侖帶給世界的震蕩最為強烈,他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