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微博熱搜有這么一個話題,《我家那閨女》的節(jié)目上,32歲的演員焦俊艷和47歲的演員高亞麟一起吃飯聊天時,高亞麟說的一段話:
人到中年,聽到這么純粹而現(xiàn)實的話,特別容易感動。 有父母在的時候,很多現(xiàn)實和瑣碎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忽略,因為父母會幫我們解決,幫我們阻擋,替我們?nèi)ゲ傩摹?/span> 什么生老病死,白發(fā)蒼蒼,握手言和,都是相離很遠的問題,反正有數(shù)不完的來日方長。 可一旦父母去了,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你曾不在乎的都會成為你最心痛,最遺憾的。 2 今年春節(jié),好友N一家四口去國外度假,這已經(jīng)是連續(xù)三年在旅途中過年,雙方父母都不在,實在是無處可去,才選擇旅行來陪伴孩子。 很多人羨慕N的瀟灑和愜意,還可以不用為回婆家和娘家爭吵,對此她總是輕輕一笑不回答。 如果說沒有父母才是人生贏家的話,這樣的贏家又有何意義呢? 隨著年紀漸長,看了很多的生死離別,我特別能理解N,父母在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些生活方式而產(chǎn)生隔閡,矛盾,相愛相殺。 可一旦父母不在了,我們就要和所有現(xiàn)實東西直接接觸,來日方長也終將成為永生的遺憾,會發(fā)現(xiàn)死神也離我們越來越近。 年紀越大,越怕老,怕死,怕?lián)踉谒郎裰g那道墻轟然倒塌。 3 前不久,好友大梅因為一條秋褲和女兒大吵了一架。 “你看看,我都穿帶絨的打底褲了,你連這個薄薄的秋褲都不穿,究竟是美重要,還是健康重要?” 說第一遍女兒忍了,第二遍煩了,第三遍時,女兒就火氣噌地上來:“老媽,我寧愿美麗凍人,也堅決不穿秋褲,還有我十七歲了,不是七歲,給我自由穿衣服的權(quán)利好嗎?” 女兒的話讓大梅瞬間沒有了脾氣,默默地把幾條秋褲放進了衣柜里,雙眼變得模糊,耳邊一直回蕩那句“給我一點自由的權(quán)利”。 大梅想起多年前,她也是這樣和自己媽媽說話,態(tài)度還不如女兒呢? 大梅說,她和自己的母親相愛相殺,一直吵到了媽媽生命的盡頭,示弱的永遠是媽媽,她一次沒有低頭。 直到媽媽永遠走了,大梅才自責(zé),懊悔,怪自己懂事得太遲。 大梅的母親是在她四十歲那年去世的,四十年的母女情,真正最親密的只有在母親臨死前三個月里,她每天推著媽媽去曬太陽,看風(fēng)景,說很多很多的話。 和媽媽形影不離的那段時候,大梅感覺到了媽媽對她的愛,就像她愛著女兒一樣,不需要理由無條件的去愛。 在送媽媽上山的路上,大梅依靠在丈夫的肩膀上一直在重復(fù)一句話:“好想照顧我的媽媽,好想好好的愛她,我真的沒有愛夠!” 可是,哪有以后??! 4 有時候人懂事,并非是在經(jīng)歷錯誤后的醒悟,還有被無私包容呵護的感觸。 年輕時,稍微遇到不順心就喜歡把所有的一切責(zé)任推到父母身上,只因他們不反抗,最好欺負,而且不管你怎么欺負,他們都會無條件的包容和原諒。 也許在你朝著他們大吼大叫時,他們會賭氣的摔下一句:“你想怎樣就怎樣,我不管了?!?/span> 但下一秒,你只要輕輕應(yīng)一句:“我餓了!”,他們就會屁顛屁顛地走進廚房煮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條。 當(dāng)有一天你說我餓了,廚房里再也沒有那個身影時,才明白來日再方長也長不過白發(fā)蒼蒼。 父母一沒,你就直面死亡,面對一捧黃土,一座墓碑,一切的一切都顯得特別的蒼白無力。 5 過年回家,和小叔叔聊天,聊起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羈絆,他說:“年輕時不覺得有父母是多么幸福,等到父母都沒有了,才總是懷念那些叨念,有媽的日子才是家啊!” 我這小叔叔是當(dāng)教師的,年輕時很愛玩,經(jīng)常打麻將到半夜兩三點,哪怕是寒冬臘月的,每次從外面回家,我小奶奶都第一時間去開門,永遠都是一句:“餓不餓,我去煮碗面條給你。” 那時候小叔叔總是不耐煩的回一句:“不吃,讓你先睡,又不聽。” 小奶奶過世的第三年,小爺爺也跟著走了,小叔叔也跟著退休,當(dāng)了外公,生活經(jīng)濟也越來越好,可心里卻滿滿的都是對父母的愧疚,懷念。 每個中年人都是從年少時走過的,他們也曾是他們父母眼中的寶貝,也曾是有人疼會撒嬌的孩子,也曾有父母為他們遮擋風(fēng)雨憂傷。 不管多少歲,父母健在,才會有家的歸屬感。 父母走了,就意味著擋在死亡之間的那道墻沒了。這時候最怕自己不夠健康,倒不是怕死,而是特別清楚只有自己健在,孩子才會遠離死神的威脅。 6 我的父親離開我已經(jīng)20多年了,父親剛走那幾年,我并沒有太憂傷。記憶中的他總喜歡和母親吵架,對我們姐弟三人也沒有像其他的父親一樣的疼愛,他的懷抱里總是抱著別人家的孩子。 時間是一味最強烈的催化劑,他會幫你記住走過的路,愛過的人,還會幫你淡化歲月中的傷痛和恨。 父女母子的關(guān)系就是顛撲不破的,當(dāng)我成為母親后,特別是每次兒子生病我特別心疼,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親。 在我八九歲的那年夏天,一個人在家煮飯不小心打碎了照明的燈泡,第一反應(yīng)是闖禍了,趕緊去看燈泡,被無情的電觸倒在地。我清楚的記得自己迷迷糊糊的醒來幾次又昏倒,每一次醒來時都在撕心裂肺的叫喊。 正是農(nóng)忙季節(jié)家家戶戶的人都還在田野里,是父親在屋背后的田里聽到了我的叫喊聲,飛快的跑回家,背著我直往隔壁村里的診所跑。 四五公里的路,父親沒有歇息一下,我聽到了他的心跳在加快,我手背上似乎有雨點在拍打,那是父親的淚水和汗水。 包扎好傷口后回到家,父親讓母親將家里留著招待客人的雞蛋全部煮給我吃了。 我燒傷了三根手指,到現(xiàn)在都有明顯的傷疤,但那是我最幸福的一段童年記憶。 身為人母,兒子是我背上的天,就如同我曾經(jīng)是父親背上的天一樣。這一秒浮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捧黃土,一塊墓碑,所有的仇怨歸于浮塵,摯愛填滿心胸。 7 好友的外婆九十大壽,老太太的愿望是自己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老人家很清楚自己是橫在六七十子女和死神之間的那堵墻,只有她健在,她的孩子們才會離死神更遠些。
哪怕七老八十了,有媽在,你就還是孩子,還有什么比這更溫暖的呢! 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我是在娘家過的,走的那天,媽媽說:“趁著我現(xiàn)在身體還硬朗,還能動,有空就多回來住住,萬一哪天我走了,你回來也沒多大意思?!?/span> 媽媽話里的意思很明顯,她在,我和弟弟,姐姐還是最親的親人,一旦她老人家走了,我們姐弟就變成了親戚,自然也就生疏。 媽媽的話讓我哽咽了好久,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故,人生便只剩歸途。 趁著時光還在,好好和最親最愛的人相處,善待父母這堵墻,愛護這堵墻。 愿你不管何時回家,每次喊爸媽,都有人應(yīng)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