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般天津人而言,“金鐘河”就是指“金鐘河大街”,但老天津人及東麗、蘆臺人則認為,金鐘河乃是一條重要的人工運減河。當然二者都對。“金鐘”二字到底怎么來的呢?志書上講的兩段神話故事真就是答案嗎?筆者又提出了什么新的假設(shè)和論據(jù)?本文即分四段,和您聊一聊。 一、 金鐘河在哪兒? 二、 怎樣給人工河起名? 三、 地名志怎么說? 四、 筆者有何新論點? 由于筆者所持史料有限,雖然至今未讀到“金鐘河”名稱的根本實際起源,但也恐文題早有答案。若有,殊見于罕有文字將之普及,請容筆者先假定“此事尚乏蓋棺定論”,撰此拙文,以引真知。 一、金鐘河在哪兒? 說到金鐘河位置,現(xiàn)有河道的部分不必贅述,單說湮滅之段,起自金鋼橋(新浮橋),沿中山路、金鐘路,繞至小樹林,自此折轉(zhuǎn),沿金鐘河大街,便一路東去了(見圖1)。 圖1 金鐘河及陳家臺引河堤槽故位圖 金鐘河歷史悠久,總的來說,最早可追溯到561年前的明朝。但具體上,史書的說法又多而不一,且對錦衣衛(wèi)段(小關(guān)外段)(圖3)的描述頗留出入。筆者整理了一下,對辟挖時序的初步解讀如下,并制成圖2: 1. 1458年(明天順二年)首度挑挖歡坨至薊運河段而作運河。 2. 1625年從歡坨向北接引至菱角沽(據(jù)地名志,存疑)。 3. 1745年(乾隆十年)首次挑挖陳家臺引河至趙沽里入淀。 4. 1874年(同治十三年)李鴻章主持重浚、溝通陳家臺至薊運河口入海之河段,順接趙沽里至歡坨段,且挑挖直道(今永定新河前身)斜趨入海,錦衣衛(wèi)河段也似此時挖成、陳家臺引河淤廢。 圖2 金鐘河諸段開辟時間 筆者上文給所有“歡坨”點了亮燈。此處不提,請先記住這“歡坨”。 話外:常說的“陳家溝引河”,筆者認為,這是誤稱,應為“陳家臺引河”。按陳家溝子大街名稱釋義,“陳家溝”指河荒后遺留之小石溝,故不當作此河之名。 圖3 錦衣衛(wèi)橋及金鐘河舊貌,即今金蕾花園西南2門、金波里西北門(圖片來源:天津記憶) 二、怎樣給人工河起名? 在繼續(xù)探討金鐘河名之前,首先不得不提,為人工河道起大名的方式不少,但我國舊時最常見的無非三種:一是寄寓,二是撿取河口河頭或督局附近地物名,三是免名排位。注意,特指人工河流命名。寄寓命名者,有如“新開河”“赤龍河”“黑豬河”,這種不多,但往往詞義的畫面感強、令人難忘,多離密戶之地不遠。而處地相對疏遠,不便指稱的河流,則慣以河口或督局附近地物命名,這類河流數(shù)量更廣,例如“賀家口引河(即廢墻子河,河口在東樓附近的賀家口村)”“陳家臺引河(河口系水梯子陳家臺村)”“子牙河(督辦坐子牙村)”“獨流減河(匯流口臨獨流鎮(zhèn))等。除了這兩種命名方式,還有“東引河”“西減河”“南運河”“北淀”這類“不配冠名”的排位式命名法。 那金鐘河呢?當之無愧——三種都占。要知道,金鐘河還有其它幾個名字,即蘆臺運河、東河或東小河。至于古代是否還有別名尚且不論,單這三個,“蘆臺運河”義表運河終點通蘆臺,“東河”或“東小河”指示相對于天津縣四方城之位置,而“金鐘河”名,怕是被賦予了光燦燦的涵義了。 且慢!“金鐘河”一名,果真只是美好的寓意嗎? 三、地名志怎么說? 起源一: “昔有貧苦漁民王祥,因母亡負債,漁霸周虎強索其女抵債,王祥一籌莫展。正在愁悶之際,忽夢見先母相告:去河內(nèi)捕撈,一網(wǎng)蝦,二網(wǎng)蟹,三網(wǎng)金鏈砍一段,足可抵債等語。當夜王祥向其女述說夢情,恰被周虎竊聽。轉(zhuǎn)天清晨,周率全家乘船至河深處撒網(wǎng),果然,一網(wǎng)蝦,二網(wǎng)蟹,三網(wǎng)撈到金鏈。周虎欣喜若狂,全家拼命捯金鏈,捯到金鏈一端竟是一口金鐘。周虎貪心,欲得金鐘歸己。當他手挽金鐘上船時,突然河水泛起巨浪,木船被打翻,周虎全家以及金鏈、金鐘一起落水隨浪滾流入海。從此得名金鐘河。” ——《東麗區(qū)地名志》P228 起源二: “……一對老年夫妻,終日過著漂泊不定的貧苦生活。一天,老漢捕撈到一條金色鯉魚,色彩艷麗十分可愛。他不忍宰食,就把鯉魚養(yǎng)在船艙一端水桶里。當晚夫妻倆拋錨在船上露宿。老漢在睡夢中,忽見鯉魚化作一美麗女仙,指著河水深處對老漢說:‘財寶藏在深水淀,連撒三網(wǎng)寶自現(xiàn),一網(wǎng)白銀魚,二網(wǎng)碧玉蟹,三網(wǎng)打上黃金鏈,分外財寶不多貪,捯三環(huán),剁三環(huán),知足常樂自安然?!f完鯉魚仙女一轉(zhuǎn)身飄然升空離去。老漢把這夢境告訴了老伴……夫妻倆到船艙一看,水桶中的鯉魚已經(jīng)蹤跡不見。轉(zhuǎn)天清晨,夫妻倆搖槳劃船來到河流深處。果然頭網(wǎng)打上白銀魚,二網(wǎng)打上碧玉蟹,第三網(wǎng)下去,覺得沉甸甸的,拉上來一看,果然是黃金鏈。老漢捯著金鏈,想起鯉魚仙女說的‘分外財寶不多貪’的警言……數(shù)到第三環(huán)時,就舉起大斧子剁。旁邊的老伴一看就急忙阻攔說:‘別聽信鯉魚仙女的鬼話,到手的財寶不能丟!’夫妻倆又拼命地捯起黃金鏈……捯到金鏈的盡頭發(fā)現(xiàn)有一口金鐘在水中翻滾,老漢用盡平生之力猛然撈起,只聽一聲巨響,原已破舊的漁船立即碎裂,金鏈墜落水中,老夫妻雙雙同時落水,那口光彩奪目的金鐘,拖著長長的金鏈,在巨浪波濤中向著東方大海翻滾而去。金鐘過后,便出現(xiàn)一條大河,從此,得名金鐘河?!?/em>[按注:一說金鐘向東南滾去,金鏈拖帶留下深溝,即金鐘河] ——《東麗區(qū)地名志》P228 那么說,這口系著金鏈子的大金鐘,到底是什么來路? 起源二大: “大約宋遼相爭之時,永和村所在的地方建有一座遼國宮殿,當時宮殿里面掛著一口金鐘,鐘上帶有長長的金鏈子。突然有一天,宮殿莫名轟然倒塌,只留下斷壁殘垣。滄海桑田,日轉(zhuǎn)星移,這片地方慢慢地變成了湖泊。湖邊,住著一對以打魚為生的老夫婦……” ——東麗新青年,載于天津文明網(wǎng) 看罷三段傳說,覺得不過是同一件事的幾個分版:一對窮漁夫夫妻托夢受囑,終于有人去打撈,一網(wǎng)魚、二網(wǎng)蟹,第三網(wǎng)是金鏈子,貪心拉出了金鐘,船毀人亡鐘往東??蛇@事兒,總讓人感覺:玄。 不過,古人對事物的記述,確有以改編作神話故事的形式傳誦的習慣。但金鐘能從凹陷的塌河淀里滾出來,再一路筆直地滾到海里?以鐘的形狀,注定其只能滾出一個圓圈來,不是嗎? 這樣一分析,還真是玄。那有沒有靠譜些的說法? 起源(文藝版): “因其入海處,水流湍急,潮至則聲如洪鐘?!?/em> ——地名志 很好,畢竟這不玄。像這樣以形狀、聲音、顏色、地形等特征命名的人工水體,也非孤例,如家喻戶曉的“月牙河”。 可有一點,筆者覺得不對勁?!捌淙牒L帯暼绾殓姟???涩F(xiàn)實中,都知道,金鐘河從來不入海,只入薊運河。最早,借曾入薊,河口距海直線尚約65里地。1874年取直道后,方才抵北塘村會流薊運河,但薊運河當年尚未裁彎取直(見圖4),金鐘河口到薊運河入??谡咕嗌杏屑s16里地,除非薊運河口海岸線在建閘前的后退速度不低于55cm/a。換言之,即便入??冢彩撬E運河的入海口,美名也應冠與薊運河。 所以這金鐘河名的起源,還是不確鑿。 圖4 金鐘河尾閭及薊運河尾閭改道舊貌,金鐘河故口為中左“金鐘河”三字處 四、筆者有何金鐘河名新發(fā)現(xiàn)? 剛才說了,古代命名人工運河,主要就那兩種思路。寄寓法的“金鐘”過“玄”(不同于赤龍河之指代紅渾的蜿蜒的水),筆者于是乎思索,河口地物法,是否還有其他突破? 新浮橋河口?水梯子河口?曾口河口?北塘河口?似乎都與“金鐘”二字無甚關(guān)聯(lián)。 不對!金鐘河不是一氣呵成的。金鐘河在很長時期內(nèi)(416年),都是起自歡坨而非海河!難道“金鐘”和歡坨有關(guān)? 沒錯,這就是文章開頭,筆者給“歡坨”點燈的原因。因為筆者依稀記得“歡坨鎮(zhèn)、狀似鐘”?,F(xiàn)在,我們來一起看看歡坨鎮(zhèn)令人咂舌的真實“面目”。 圖5 歡坨鎮(zhèn)村落形態(tài) 一個AI說:(歡坨村廓)像個羽毛球? 可以清楚地看到,歡坨村的形態(tài)確實像極了一口“大鐘”——即便除去最北的“整流罩”和路南部分;北側(cè)的橫貫河道正是金鐘河。這樣的形態(tài),讓看慣了亂七八糟自由發(fā)展的村村落落的筆者,意識到事非偶然。關(guān)于歡坨鎮(zhèn)狀似鐘的說法,原文出自地名志: “歡坨……金鐘河南岸……沿金鐘公路兩側(cè)分布,北側(cè)為老村,呈鐘狀,南側(cè)為新建村,呈長方形……1404年,有于姓……遷此……逐漸形成村落?!?/em> 圖6 金鐘河故道堤槽及歡坨位置 不錯,1404年成村,1458年才挑挖金鐘河,對得上。至于歡坨村緣何形成這種透露著強烈人為規(guī)劃色彩的形態(tài),還有待確定。但是,曾416年堅守金鐘河的“頭之村”,再結(jié)合前述“古代慣以河頭河口之地特征命名”一線索,歡坨村奇特的聚落形態(tài),是不是恰為金鐘河美名肇始的根源?也就是說,筆者推測,金鐘河(歡坨至薊運河初始段)在明天順年間挑挖之時,本可被命名為“歡坨引河”,直到1625、1745或1874年某次金鐘河重浚時,有鑒于歡坨村落狀似大鐘,遂將其美名“金鐘河”以現(xiàn)雅致。這一大膽猜測,至少相比既往那幾種陳述,實在多了。 但出于謹慎,仍有幾點待進一步考察、確證: 1. 是金鐘河名在前,還是歡坨村鐘形形態(tài)在前?是否為倒依附關(guān)系? 2. 金鐘河名的出現(xiàn),在東河順接之前還是之后? 3. 書載古金鐘河疏浚,始菱角沽,至劉樸莊至宜興埠至塌河淀,此河與今天的金鐘河大相徑庭,若菱角沽無異,那么當時菱~塌河道是否也叫“金鐘河”? 倘若筆者今天的猜想成立,來日地名志的“金鐘河”詞條,方當加入此下一句: “因早年河口位于歡坨村附近,而村狀似金鐘,故名。” (圖片來源:天津記憶) |
|
|
來自: 指禪李的收藏 > 《網(wǎng)文》